《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已经是来到了开学的第四周。总算,利用平常的一些空余时间读完了一本书的一个部分,而这本书的名字——《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由上个世纪我国的著名作家路遥所写的。于1988年完成的,是一篇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书总共被分为三部。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在。而我所看的,则是其中的第一部,虽然只是快速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有了许多的感悟。
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十年左右的平凡故事以及他的成长经历。而整个故事都是由双水村这样一个村庄展开来写的。可总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写他求学时代的初期。
记得那是主人公刚刚入学时的一个场景,当时他们家的经济十分的困难。他连学校最便宜的饭菜都买不起,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吃学校资助贫困生所吃的黑馍,这是一种跟馒头长的差不多却异常难吃的东西。出于面子,孙少平只好等每天食堂中其它同学都吃完饭走了,自己才会愉愉摸摸的跑到食堂的角落吃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尽管生活条件看起来是那么的糟糕,可孙少平从来都没有过半句怨言,而是努力的去克服它,不向挫折去屈服,甚至打败它。我认为这种面对挫折,勇于对抗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今年刚放暑假时参加的夏令营。在去内蒙7天返家的途中已是凌晨两点,因为自己的疏忽,下车后才发现自己拿了别的同学的箱子,而自己的旅行箱不见了。当确定这个消息时,发现大巴车已走远,同学们也都陆续回家,而两手空空的我站在大马路上,心情十分着急也无比的沮丧,带队的老师说要我不急,先回家,说也许另一个同学拿了我的,但通过电话联系,事实是没有任何同学拿我的。回到家,想着自己新买的旅行箱再也回不来,想着千里迢迢精心挑选的纪念品就这么付诸东流,真没劲,就这么无精打采过了一天。还是家里人一句话鼓励了我:在家坐着旅行箱也不会回,不如再试着找一下嘛。我想是呀,不甘心的我抱着一线希望,仔细回忆,经过自己冷静分析,后来锁定箱子应该还是在回家大巴车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后,通过我的努力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旅行箱,我开心极啦,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了面对挫折,不要灰心,要勇于面对的道理。
以上,也是我读《平凡的世界》的一点感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这样一群苦难的人,他们机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今天一个政策可以塑造他们,明天一个决定也能够摧毁他们。幸运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胆的生活着,不敢有一丝作为。他们朴实平凡的就像脚下的土地、风中的尘埃,他们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但他们守旧、落后、困倦、贫穷,就像烟波浩渺的海绵上随波逐流的船只,没有方向,没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运摆布。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如同青藤扎根在心里,越揪越紧,以致让人窒息。
本书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形象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
当少安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独自承担起家庭,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润叶幸福,他知道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他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
当少平在村里不当教师后,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不愿一生只为填饱肚子而活着。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尽心尽力地干活,成为一名优秀工人。但是,这一切绝不是靠运气。在他闯荡过程中,他背上的疤,告诉我们他付出了多少;他破烂的行李,告诉我们他的生活有多苦;黑夜中微弱的光芒,告诉我们他的求学精神有多么顽强。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
平凡的世界热播之余,又重新翻看了原着,同样的一本书,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感悟也早已不同。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上大学的时候,熬夜看完的,也是大学里唯一一本读完的小说。看完后躺在床上思绪万千,只感觉作者淡淡的文笔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理想,爱情,亲情,友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跟初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一样,惬意的校园生活,肆意奔放的青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感动一闪而逝,小说里的人和事早已模糊于记忆当中,只留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段往事和平凡的书名。
如今再回看小说,蓦地发现这分明就是父辈的写照,甚至我们身上还烙有小说里某些人物的余影。有人说,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平凡的世界就不会过时。书里反映的正是大时代下亿万中国农民的缩影。小说里人物的命运沉浮,悲喜欢忧,情爱纠葛都和农民的身份绑在了一起。
一纸户口把农民世世代代钉死在了黄土地上,除去考大学和参军,再也没有其他途径摆脱农民的身份。农民不仅要与天斗,还要跟自己与生俱来的命运抗争。他们只有拼命地从这浸透了血汗的黄土地中收获希望。父辈对土地和粮食的感情,不是改革开放后这代人所能够理解的。土地是农民的一切,吃饭,穿衣,盖房,拉扯孩子......所有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在有限的土地上起早贪黑,精耕细作。记得很深,小时候喝稀饭,碗底剩下些许的饭根,爷爷总要让我们舔干净才能离桌。
农村的生活虽然清苦,可是简单惬意,有浓浓的人情,有田园、山野、河流、羊群,有村东头的'李老汉、隔壁村的憨牛、外地嫁过来的老王家的俏媳妇......谁家有红白事,整个村子里的人总会一个不拉的赶去帮忙,逢年过节,再穷的人家也要杀口猪,宰上两只鸡,放些炮仗,村头照例点上火堆,窜天的火苗烘出热闹的年味。
再回去,一切都变了,四处开发房地产,工厂,一望无际的麦田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散落在工地之间。灌溉的河流大都被填平,有的干脆成了化工厂的排污沟。孩子连基本的农具都认不清。每个人都忙着挣钱,连话家常的功夫都没有,除夕当天才收铺子,大年初一街上就陆续开业了......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农村经历了欧美数百年才完成的社会变革。从农业社会越过工业社会直接到现在的信息社会。只是人的感情在这种急剧的变革中变得无所适从,一旦脱离了土地,几千年来建立其上的人情世故,宗族礼法轰然倒塌。平凡的世界成书到现在不过短短三十年,书中描述的世界宛然遥远的另一个世界。即使路遥本人回到现实的石圪节村,只怕也陌生茫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来,物非人非,很多东西变得不是东西,很多不是东西变成了东西。
平凡的世界祭奠行将消失的中国农村,我们想从中找回逝去的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