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2018-07-20琵琶行

  引导语:《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您想知道这首诗在当时的意义?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白居易《琵琶行》在当时的现实意义,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enxue。yjbys。com)。

白居易《琵琶行》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主义的构思

  《琵琶行》在序中说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闻其人,本长安倡女……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这一段点明了写作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缘由、经过及结果。从这段文字可以判断出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琵琶行》所描写的是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一幅真实客观地画面,诗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人物,事情也是生活中会时常发生的事,而且在当时社会里是可以经常遇到和时常发生的。诗篇中所描写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辗转于江湖间而漂沦憔悴的长安妓;一个是遭谗受贬居江州的朝官——也就是诗人自己,在他们的身世遭遇中却都体现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人格受到歧视,妇女的身心遭到摧残,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妓,她们成为酒足饭饱后的王公大臣的公开的玩物,她们的青春,她们的容貌是作为一种商品出卖的,年轻美貌的妓,可能得到一时的宠幸,可是随着红颜的销残,接着来的就是无情的抛弃,她们的命运是那么悲惨的握在别人手里。她们的生活是空虚的,她们的前途是渺茫的,她们一生在精神上忍受着沉重的折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描写了这样一个被压迫,被蹂躏的妇女形象,在切切嘈嘈的琴弦上揭示了她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她的不平,激愤和哀怨。封建社会曾经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话,但这“命”真是她们自己带来的?玩弄她们的是谁——也许这个可怜的女子在当时还不能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是一个社会问题。“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她的泪珠只是饱含着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红颜不驻的感叹和对生活的今不如昔的哀怨,但作为现实主义形象的客观意义来看,她的身世遭遇却不能不使读者联想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难道造成她悲惨命运的原因,只能归结为不驻的红颜岁月么?一个人为什么不应该得到纯真爱情的安慰,终身过着健康快乐的生活,她的空虚,寂寞和无慰,难道不是上层社会对她的玩弄和抛弃的结果?在封建社会,多少年来,多少女子就重复着这样一条悲惨的命运。

  琵琶女和一个重利轻感情的商人结合是一个悲剧,而她不可能和那些王公贵族终结连理,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除了较为森严的等级外,还有家族的利益,恩格斯曾以指出:在封建贵族阶级那里“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采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最后决定权怎么属于爱情呢?”①何况琵琶女是一个妓,地位低下,婚姻问题只能如此而已。而商人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历代统治王朝都轻视商人,虽然在经济是富有,但是社会低下,因此他们的结合不得已而为之。而诗中另一个人物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他借着对妓身世遭遇的同情,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永叹,而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失意凄苦的心情完全突现和倾泻出来了。诗人的遭遇,他的寂寞,苦闷和不平,并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东西。因为在诗人肩上承担着的是封建社会里所有被压迫者的苦难,他的“青衫泪”中所闪现的是压抑才能,摧残理想的封建制度的罪恶。诗人的遭遇所体现的是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和进步人类对反动阶级的尖锐斗争。他的失意,苦闷和愤激在封建制度下具有深广意义的。由此可以看出,文中的两个人物不仅是真实的,而且在当时社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代表了当时两种不同身份人悲剧的普遍性,体现文章在构思上的现实主义。

上一篇:浅谈《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论文下一篇:白居易《琵琶行》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