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异同

2018-07-20琵琶行

  《长恨歌》和《琵琶行》 是白居易在两个不同时期创作的在我国是个史上评价很高的诗歌,历来深为人们所喜爱。虽然对这两首诗有很多的研究和赏析,但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还是不多的。

  《长恨歌》和《琵琶行》相同之处

  首先是这两首诗的相同点。白居易在自己的诗进行分类时,将它们都分在了感伤诗中。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创作的诗。诗中都以女性作为主角,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一定程度上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对男权桎梏下女性没有自主权的同情。不论是“老大嫁做商人妇”的琵琶女,还是高高在上集“三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她们的不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屈从男性的安排和选择。

  另外,这两首诗也都属于叙事诗。诗的情节曲折,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后呼应。同时,这两首诗的抒情笔调都较细腻,写情入微.诗人更是将写景、叙事、抒情交互穿插,用景造情,缘事生情,层层铺垫,为点题蓄势。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烘托。音节和诗情的联系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改用仄声韵。全诗富有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这两首诗都善于侧面的环境描写,“峨眉山下”,“西宫南内”,“夕殿萤飞”等把玄宗相思孤独的心情衬托得相当突出;《琵琶行》三次描写“江月”,也很好地衬托了全诗的气氛。 虽然这两首诗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它们还是有许多的不同点。

  《长恨歌》和《琵琶行》不同之处

  在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方面。《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陈鸿的《长恨歌传》是这样说起这次的创作原有的:当时诗人和陈鸿、王质夫三人一起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王质夫提议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做《长恨歌》诗一首,陈鸿做《长恨歌传》一篇。当时诗人是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而授县尉的,可以说在官场上有一定的作为。但与之相对的是《琵琶行》的一个重要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因上书要求追捕刺杀武元衡凶手,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可以说,《琵琶行》是诗人在官场失意的情况下创作的。带有一定的现实感伤。

上一篇:《长恨歌》《琵琶行》哪个长下一篇:琵琶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