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鹊桥仙宋秦观

2018-07-17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这首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借,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原文

  鹊桥仙

  纤云弄巧⑴,飞星传恨⑵,银汉迢迢暗度⑶。金风玉露一相逢⑷,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⑹。

  翻译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⑴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织女、牵牛两星,中隔银河,在天文上说距离很遥远。但织女渡河的传说,由来已久。如《白氏六帖》卷二十九“鹊门”“填河”条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但今本《淮南子》无此文,类书所引是否佚文,只可存疑。稍后如《文选》卷二十七曹丕《燕歌行》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虽未明言渡河,亦已有七夕会同之说。《南史》卷三《宋纪》载刘昱在七夕令杨玉夫“伺织女度报己”(叫玉夫守候着,如看见织女渡河就报告他),后来被玉夫所杀。《初学记》卷四注:“吴均《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是也。又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金风”,秋风。“玉露”,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佳,犹言美人,本是名词,但后来佳期之“佳”每转作形容词,这里亦然。忍顾:怎忍回视。庾肩吾《七夕》:“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忍顾”,不忍顾,以语促而省。织女为伤离别,故就归路时,不忍回头也。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牛女虽一年一度,毕竟地久天长;人世虽暮暮朝朝,却百年顷刻,这里补足前片结句天上胜人间意,并用《高唐赋》字面。

上一篇:秋日 秦观下一篇:好事近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