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不小心成了“万人迷”

2018-07-21秦观

  幸遇恩师苏东坡

  秦观没有显赫的出身,父亲只做过小官,但曾在太学学习过,学历不低。优秀的基因使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不幸的是,在他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贫困。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30岁的秦观第一次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大有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可惜开榜之时,从头看到了尾,也没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大受打击,回到家马上断绝了一切交往,独自一个人看书疗伤。

  元丰四年(1081年),秦观第二次参加考试,依旧名落孙山。冰冷的现实让他的头脑也冷静下来,后来他在《精骑集》序中反思说自己年少时读书,能一目十行,偷点懒也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常以此自负,沉不下心读书,整天跟着喜欢热闹的人喝酒游玩。痛定思痛,秦观终于放下了小聪明,认真读起书来。不过人到了30多岁,他发现记忆力大不如前,只得采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办法,把文章里的精辟内容一一摘录下来,分订成册,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除了刻苦,秦观也认识到一个人光低头读书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人赏识和推荐,才能入仕。他萌生了拜苏东坡为师的想法,此时这位文坛领袖正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徐州任知州。

  苏东坡已然名满天下,堪称文坛泰斗。而秦观虽有些诗名,不过是一个落第的秀才而已。好在秦家有两个老相识,分别是孙觉和李常。孙觉是黄庭坚的丈人,曾任湖州知州,李常是黄庭坚的舅父,正在齐州任知州,他们都是苏东坡的至交。于是,他一方面请李常写了一封引荐信,另一方面请孙觉将自己的诗文推荐给苏东坡。恰好,苏东坡和孙觉要到扬州游玩,秦观闻讯灵机一动,自己先跑到扬州一座著名的寺庙中,模仿苏东坡豪放的笔意,在寺庙墙壁上挥毫题词,然后静候他们的到来。果然,就像秦观所预想的那样,苏东坡猛然看到寺壁上的题字吓了一大跳,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不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儿,还在墙上题过诗。后来,他看了孙觉送上的秦观的作品,忽然醒悟道:“向书壁者,岂此郎也”——在寺壁上写诗的人,肯定是这小子!

上一篇:秦观被贬雷州诗文的情感心态下一篇:秦观《好事近·梦中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