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教学反思

2018-07-20劝学

  荀子的《劝学》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荀子《劝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荀子《劝学》教学反思篇一

  上完《劝学》课堂后,深刻反思,通过教学虽然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回忆起来感到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现做一下总结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克服。

  教学本节课在备课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对人物的介绍,详细准确。在引入课题时设计的三种方法,最后采用激趣导入法。同时本节课能注意让学生积累好的词句。例如:教学指导讲解诗意之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出示了格言警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所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砺,岁月不待人。)

  古文教学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不愿意学习古文的原因除了需要识记的知识太多不易掌握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学生认为古文与时代距离太远,于实际生活无用。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到的就是如何让学生觉得古文有用。首先我设计了一个翻译的环节,把《劝学》中课文没有选取的一段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文字给学生展示出来并要求他们翻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第一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劝学》及荀子的个人思想;第二在于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立即应用到学习中去,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收获新知的喜悦与满足。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是学习荀子的论辩语言和思维。《劝学》是荀子论辩才华的一次集中展现,这种能力恰恰也是学生在平时写作及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介绍完荀子论辩文的基本特点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命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提出这个命题的原因在于第一“人性本恶”是荀子的人性论的思想中心,这个中心恰恰与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的“人性本善论”相左。我希望通过这个命题加深学生对儒家两大代表人物“人性论”的理解;第二个原因在于这个命题曾经是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决赛辩题,我可以通过展示当时辩论会上的精彩辩词让学生对比出自己需要提高、改进的逻辑和语言。

  但是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课堂讲的多,对诗意理解讲得过细,耽误了时间。指导朗读,练习朗读时间也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识字教学为主,造成时间紧张,指导写字时时间太短。

  分析原因感觉在指导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方面还要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利用好的方法,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为此,今后我要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培养,保证教学任务的胜利完成。

上一篇:木兰诗之翻译下一篇:《劝学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