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年少包粽子的散文

2019-11-09散文

  端午将至,无数次与好友提及:“端午一起包粽子吧!”

  好友每次都回:“市场上粽子多着呢,各种馅料都有。你喜欢吃哪种?……”我忽然沉默下来。有一种愿望落空的惆怅。

  是的,市场上的粽子样式繁多,红豆、豆沙、叉烧……啥馅料都可买到。可我总觉得那些粽子少了些东西。少了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憋着甚觉发慌。

  不由想起了年少的端午时光,奶奶总会在节前就准备好精选的糯米。那些糯米都是自家的两分农田出产的,细闻你甚至还可以闻到汗水的清香。糯米会先放到洗净的木桶里浸泡,待糯米吸饱了水,鼓涨鼓涨的像一颗颗生气的豆子时,就可以把糯米捞起放进专门的木筛子里晾干。

  等糯米晾干后就开始“炒米”了(家里不叫炒,叫“贺”,可过程又像是炒,姑且就称其为“炒”吧)。这个“炒”也是有讲究的,一是火不可过度,得保持在文火与中火之间。

  负责烧火的我总问:“奶奶,这个火可以了么?”

  奶奶总是乐呵呵地回应:“好,好,还是咱孙女手巧……”奶奶的话对年幼的我激励很大,以致往后的年月我都活在这种激励所产生的自信里。

  二是,“炒”的时候还得适当加一些材料,适量的油盐自是必须的。此外,为了增加粽子的香味还得放入茴香之类的香料,边炒边搅拌。等米都温热后,香料和米也就充分混合了,这时就可以停火了。接着,就可把米从锅里倒出来,如果包的是豆粽则需往里面加绿豆、红豆、花生等加以搅拌。同样,这些豆类也是得先浸泡。

  糯米“加工”好了以后,就得对粽叶和粽带进行处理。粽叶可以是新鲜摘回来的,也可以是晒干了的。但无论是哪种都得放到锅里煮过以后清洗干净了才可以用来包粽子。记得年少时的我,总固执地认为新鲜的粽叶粽香会比较浓。为此,每次包粽子我总嚷嚷着要从自家院子里的粽树上摘新鲜的粽叶回来煮。

  粽带,家乡那边比较流行用“勒古”粽带代替水草粽带。勒古是乡人的叫法,在乡语里“勒”就是“刺”的意思。上网查找,方知其学名是林投,又称木菠萝。勒古四处可寻,比起要花钱去买的水草粽带经济实惠多了,所以乡人都喜欢用勒古粽带。虽然勒古四处可见,可采集勒古并不是一件好差事。一不小心就会弄得双手“伤痕累累”,尽管伤痕浅,因是伤在手上就觉得陪儿疼。勒古采集回来还得去刺,待把叶子去刺对半撕裂经过煮沸后,就成为韧度适中的粽带。手巧的乡人还可用勒古叶做成类似小鸡、篮子之类的勒古粽,可我始终都没学会。

  到这里,包粽子的材料也就基本准备妥当。如果你还想在粽子里加上肉馅,那就得把切好的肉放锅里翻炒片刻再倒出和上香料,这样粽子熟透了才会更加清香。

  家里的粽子都是四角的。我曾以为粽子就这一种形状。后来才知道粽子还有各类的形状,如长条形的,三角形的,多角的等等。可我还是喜欢家乡的粽子,四角看着端庄有君子的稳当风度,味道尝着有故乡的风情入口倾心。

  看着奶奶包粽子时的轻易灵巧,我总觉得包粽子的这一步骤也不过如此。当我亲自尝试又是另一情形,不是粽角没了就是粽带打不稳,状况百出。可奶奶总是耐心讲解,直到我奋战出第一个自认为“好看”的超级粽子。

  献宝似的把粽子递到奶奶手上,兴奋地问:“阿奶,你看看,好看不?”

  奶奶一看就笑眼弯弯:“呵,也就你这个粽子能让家人都吃饱!”说完,又继续说:“糯米不用放这么满,煮的时候会大(膨胀),到时可就把粽叶都涨破了。还有就是粽带也不用打这么紧,要不糯米就难以煮透……”

  那时,听着只觉得奶奶讲的都是粽子。现时回忆,却觉得奶奶说的包粽子和教育人是同一个道理吧。灌输得多了就会烦躁,约束得过了便觉厌倦。

  包好粽子,锅里的水也烧开了,粽子被我一个一个赶到开水里。我总习惯不吃饭然后等待我包的粽子“成熟”,直到吃到粽子才肯睡觉。奶奶总笑我“猴急”,可我觉得那是经过漫长等待才得来的食物,是有着美好的想望。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市场里的那些粽子少了哪些材料……

上一篇:有一种感觉叫孤独散文下一篇:我的笔名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