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散文500字

2018-07-22散文

  有关古代的端午节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受到无数人们无限敬仰爱戴的历史人物也可能只有屈原一人。

  端午的散文500字:端午节随想

  端午节,既是一种民俗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民俗节日,老百姓都应享受与家人共度佳节好时光的天伦之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载体,我们炎黄子孙每个人都应记住那个为国殉命的历史文化名人屈原。

  然后,今天的中国人过端午节,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情感和智慧:第一,多少人为了谋生,别妻离子背井离乡,过着孤独不堪的辛劳生活,佳节时光最大的痛苦承受者当属漂泊异乡的父母、留守家乡的无数儿童及孤独无依苍颜白发的老者;第二,今日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愈益恶化,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可很多人却醉生梦死,粉饰太平,已完全没有了士大夫兼诗人的屈原那种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

  在所谓的先进文化的无情戕害下,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屡遭重创,甚至正面临着难以传承发展的可怕局面。民族文化不存,民族精神不在,中国何以立国?何以安邦?何以睦亲?中华民族何以能长久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中华文化之根兮,永固! 屈原之魂兮,归来!

  端午的散文500字:端午情怀

  时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猛然间抬头看到桌边的日历,才知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香萦绕、思绪飘香,遥远的画面慢慢浮现,一幕一幕……

  端午节在一年众多节日中也是一个很重要很特别的节日,它的特别在于这一天吃的是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而不是其他,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变着花样的做出各种花样的粽子,让孩子们吃的尽兴,享受其中。

  端午节的习俗来源于楚国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他满怀豪情壮志,却无以报效国家,郁郁寡欢中为后人留下《离骚》,便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抱恨投入沽罗江。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不见屈原尸体,百姓怕河里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家中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5月5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

  我生在新疆,长在兵团,这里无江,因此不存在龙舟。只是每年的这一天家里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粽子,从早晨吃到晚上,算下来估计吃的得有20个。

  年少时,总是很盼望节日,端午也不例外,总是在节前的一周就开始盼望了,催促着父母准备包粽子的原料,一般情况都是父亲去鱼池边,渠道旁拔芦苇叶子,而母亲负责购买糯米、红枣、蜜枣、猪肉、红豆、葡萄干、花生米等原料,而我跟家中的姐们则是负责吃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位很高的团场,连队周边的渠道、泉子、都积满了水。一到春天,渠道里、泉眼边都会长满芦苇,绿油油的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每到端午时节,正值芦苇生长旺季,叶片肥而大,就好像为端午节做准备似的,这时候连队的大人孩子也会相约一起寻着最茂盛的芦苇荡去採叶子,一般情况都会採一尿素袋子,用不完的用开水烫过晾干,放起来随时待用。

  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做这些事的人,大中午的骑着自行车来到芦苇密集的水渠边,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身手利索的寻着最大的叶子迅速扯下,一片两片直到堆积的左手实在拿不下才扎成一把放入袋中。汗留下来将额前的短发侵湿都疼不出手抹一把,这份兴奋和热情是难以言语的。

  回到家父亲总是劳动的那一个,他动作不快,总是慢慢悠悠的将芦苇叶子交叉成三角在放点米、几个葡萄干、一颗蜜枣、几颗红豆,然后很认真的卷成棱锥形,反正四个角都被他的手捏的平平整整的才取一根线绳将它五花大绑,扔进盆中。我学着他的样子试过很多回,每次都是扁扁的像个漏嘴的小沙包,样子丑及了。无奈呀,我的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始终没有创造出奇迹。

  长大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依然只能从父母那里掠夺一些粽子来吃,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学会包呢,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我的同事家包粽子,我跑过去苦苦的学了一个上午,她交的包法简单快捷,不需用线绳,也不需用草藤捆,只是把第三片芦苇叶子将包出造型的粽子顺着四个角的方向缠一遍最后用一根大针穿住芦苇尖穿过粽子即可,当我成功的学会后竟然兴奋的跑去父母家将这一年要包的粽子一个人包了大半天,真是腰酸背疼啊,不过当我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在大锅里冒着腾腾热气的时候,心里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从那次之后,包粽子,煮粽子的日子在也没有了,因为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乌市,这边没有芦苇,大家都是买着吃,我也只能如此了,少了拔叶子、包粽子的环节,吃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点什么,不过粽子的香味依然会让我一边吃的津津有味,一边回味那些曾经快乐的日子,依然很甜美,依然温暖。

上一篇:家人分别的诗句下一篇:小学生端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