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初中端午节散文:诗意似梦的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即二个五正好相叠的意思。端午之日,地球的公转使北半球上太阳开始正对北回归线,此时太阳的高度最高,白天日光接近直射,端午因此也称作端阳。
端午节是纯粹的国产节日,说起它的来历,似与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殒身有关。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身处兵连祸结的战国时期,他忧心戚戚于国家安危,然而“忠而见疑,信而被谤”,楚都被秦军击破之日,自投汨罗江殉国。
为纪念殒身的诗人,那时的楚人向江中抛撒米粽食物,以免诗人英灵遭遇水域鱼鳖之类侵扰,并借此表达对其敬仰恋念之意。屈原在世之日,喜好香车美人之喻,以之作为其“美政”、美德理想的象征,端午节必食米粽、以艾蒿柳枝装饰门楣之俗就此盛行。
当然了,任何民俗风尚在其延传过程中,都会熏染上特定时代的情绪倾向,天才的想象附会必然使一个得之偶然的节日习俗融会进广泛的人文内涵。作为跨越农历老年进入盛夏大忙之前绝无仅有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其中习俗也就与其春夏交接的特殊时令关联。
端午节前后草木发荣,我国北方地区杨柳依依,麦子破胎出穗,畜禽正处重要的繁育时期,北方的端午节,除了家家食用米粽、晋糕、油食,以艾蒿柳枝装饰门户外,男女老少身佩香包也成了重要的习俗。
香包,北方俗称“楚楚”,通称“荷包”。多以彩色碎布、七色彩线缝缀而成,内里填充棉花香料,其形制多为十二生肖(畜禽为主)及花木形象。佩带香包除了含有祝福延年益寿之意外,也包容了六畜兴旺、年道殷实的期盼。其时也有年轻女子以制送香包传达对心仪男子情意的举动,成了食色性情的自如发挥。
四、五月间,气温回升,北方山明水净,天朗气清的温和环境下,禽鸟灵动鸣啭,田间地头各类虫孑也蠢蠢而欲动,端午节时施用雄黄的习俗产生。其时,成年男女喜饮雄黄勾兑过的雄黄酒,大人要给孩子耳根屁眼处涂抹雄黄,以避毛虫蚰蜒之类异物进入七窍。其效如何,不可考证,《白蛇传》中白娘子难过端午关,却成了众人皆知的憾事。
在故乡,也有端午节给未成年孩子缝制肚兜儿、端午鞋的习俗。端午肚兜多以红布刺绣或以白布印染而成,端午鞋则以轻薄的棉背子(布片浆裱晾晒而成)制作。肚兜及鞋子上制作的图案多为蛇蝎、蟾蜍、蜈蚣、蚰蜒等毒虫,或者是牡丹、莲花、蝙蝠之类的善物,包容祛邪求福的深切期待。
还有在端午节给每个人脖根及手腕、脚腕上系花花绳的习俗。五彩丝线合成的花花绳系在了腕上,拴锁上了的是不会断绝的牵挂吧,据说那花花绳是要等其自然脱落才好的。那实在成了一种极诗意的强制手段。
不知何故,在我,记忆中的端午,成了似水流年中倏忽而过的俗节中最繁华也最松快、最实惠也最浪漫的节日,无须太多筹办转眼就在身边,擦身即过而能回味悠然。早年农家贫穷,敝衣烂履惯了的孩子,一朝熏香芬芳的肚兜、新鞋加身,快活如在云里飞的感觉本是切肤入心的。
今又端午,看故乡幢幢新楼如雨后彩虹飞临,观街市熙攘游人如织,欢颜悦色中尽写端午的快乐,就觉得端午节离梦境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