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午,端起了快乐,放下了烦恼;端起了清闲,放下了忙碌;
端午节祝福散文:五月五,过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每端午来临,脑海里总泛起这些即充满童趣又脍炙人口的儿歌。伴随端午的棕香,那弥漫了记忆的河床又勾起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端午在儿时的记忆中,可不仅仅是家家挂艾草,插菖蒲,蒸粽子,煮鸡蛋。更有趣的是孩子们能戴饰物,系彩丝,看龙舟。
“节气端午自维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最初我也知道端午是与屈老夫子有关的,有儿歌为证: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
由此,我还懂得了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的楚国。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竞相划船追赶拯救,但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水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事在全国传开,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龙舟赛。在我小时候,每年过端午,政府与民间也都会组织龙舟赛。地点就在县城双桥——即新丰桥与横港桥——下端的排栈码头边,时间是端午节的下午。那天,码头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大人呼,孩子闹。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河边那几条龙舟:只见每条船都作龙的打扮,船头装扮有龙头,船尾装扮有龙尾,船身也作了龙身的打扮,但都挂有一块号牌以示区别。每个龙头边都站着一位手持鼓槌的威武汉子,其面前都放着一面用来作鼓气助威的大鼓。船身上坐着十位手持船桨而蓄势待发的水手。每条船都披红挂彩。但各船水手穿的衣服颜色与式样不尽相同,以作区分。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但听一声锣响,数条龙舟竟相向前争渡。顿时,鼓声雷鸣,吼声震天,欢呼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现因河水干涸,那番热烈壮观的场面已有三十多年未曾再参与和领略过了。回首往事,不能不说给心中留下一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