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散文随笔

2018-09-01散文

  假如待在老家,我都会到村里的供销站去逛一圈,那里热闹,那里有好多闲人天南海北的乱吹,能了解好多大事小情。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经过孙文忠老人的家门口,每次都看到他在忙碌着,我总会笑嘻嘻地对他说:“哈哈,我从来就没有看到你闲着,你怎么就没有累着的时候呢?”他也会笑呵呵地说:“呵呵,是的,有事做好啊!”眼前的他,又在忙着为乡亲们修雨衣了,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其实,他哪里是专门修雨衣的,他是祖传的木匠。据说,他的父亲就是木匠,上面的几代都是木匠,几个兄弟也是木匠,手艺数他最好。你看他,八十一岁的人了,精神还是那么好,眼不花,耳不聋,说话总是笑呵呵的。有时,我喜欢与他拉拉家常,了解到了他的一些过去的事。他说:“我们孙家在官庄生活已经六代了,我是第四代,加上我的儿子和孙子他们。”特别是他告诉我:“我是官庄解放初第一个拿结婚证结婚的,是女方那边强调的。那时,大家感觉很稀奇,我的老伴是西边乡村的,那里结婚拿结婚证抓得紧。这样,我也就成了当时的名人了。”老人用词一点都不落伍。这时,我接着说:“你不仅仅是拿结婚证的第一人,你有好多第一呢。”

  真的,老孙的木匠手艺是村里第一,这倒不是我为了写一篇文章任意拔高他。在我的记忆中,他什么木匠活都干,而且干得绝对叫你赞不绝口。耕田用的犁和耙,运庄稼肥料的农船,无论大的,小的,官庄,乃至周边几个小自然村,几乎都是出自他之手,无论式样还是牢靠程度都是一流,特别适合用。还有什么风车、水车等,如果不是出自他的手,就不会那么转悠地爽快。谁家建房了,也会叫上他和他的兄弟们徒弟们,似乎用了他做的梁和柱,住着才舒服放心。孩子要结婚了,都会叫上他和他的弟兄和徒弟们打家具,床、柜子、梳妆台、挑台、大桌子、小桌子、大椅子、小椅子、大板凳、小板凳、洗澡桶、洗脚桶、大马子、小马子、马箱(或者叫马罩),什么都有,想得比主人还要周到。那些床上、柜子上、挑台上、梳妆台上、椅子上都有精美的雕刻,龙凤呈祥等图案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亲戚朋友看到了那些做工讲究的家具都会询问一下是谁的手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奖一番,甚至说今后我家儿子结婚也来找他打家具。这样,他就成了一庄四舍(官庄、北阳家舍、南阳家舍、乔家舍、严家舍)闻名的第一木匠。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一阵,各地都在桥头巷头建起了“忠字楼”。印象中,我村的中心河木板桥北首就有一个,建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果然不负众望,“忠字楼”建成后吸引了周边几个乡村的干部来参观,并让他去指导。这在当时也很风光,立了大功。那个时候,样板戏盛行,节目中需要步枪、冲锋枪、盒子枪,他用木头制作,外形上简直可以乱真,演员们挎上他制作的枪,神气活现,不亚于挎上真枪那么激动。

上一篇:《鹧鸪》古诗赏析下一篇:你说你是雪花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