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看谷秀散文

2018-09-30散文

  前几天,到承德避暑山庄小住几日,回家一看日历,农历已经过了六月六了。有句农谚说:“六月六,看谷秀”,谷子抽穗的时节,已经过了十天了。要是穿越到30年前,看看此时的农村田野,谷穗秀穗,似乎报告一个丰收的喜讯。有一首电影插曲的歌词里唱道:“你看那地里的谷穗粗大的就像那狼尾巴......”想到此,有饭饭看到了《汾水长流》的电影,眼前似乎看到了那一片金黄色的谷子地,齐腰高茁壮的谷秧上,谷穗子掩盖了绿叶。我在农村 掐过谷穗,把谷穗比喻成狼尾巴形似也,神不似也。穗长半尺多,每穗上似乎镶嵌着肉丸子大小的小球,小球排列整齐,一般有五六行,每个穗子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卵圆形籽实,多为黄色。去皮后就叫小米了。着大概是和大米(稻米)相对而言的。从“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句名言来看。再从“五谷杂粮”包含着五种粮食作物来看,在几千年的社会生活里,人们对谷子是格外青睐的。也许几千年来,都是是人们果腹的主食吧。

  “六月六,看谷秀”,如今谷子不常见了,这句谚语也就成了小品演员赵丽蓉的一句台词。 也许年轻人知道小米,吃过小米饭,但不一定知道还有一种叫谷子的农作物。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田里还能看见谷子地。到了七十年代,农田里的谷子地几乎绝迹了。那是人民公社时代,社员种地全听上级安排。夏日里,麦子收割完了,机耕之后,下茬都种棒子。原因一是适合机械化,省人工。第二是追求高产量。农民这样种地习惯了,即使自己承包了土地,也只能这样种植了。 凡事有一利就会有一弊。粮食的品种单一了,伙食也就不好改善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地区,农田里最早消失的是谷子、糜子、黍子。三种农作物都属于小粒儿粮食,且不说都不是高产作物,单说用不上机械只能靠人工间苗,炎炎夏日,蹲在田垄里间苗,田垄里的禾苗,不能太稀疏,也不能太密。“欲速则不达”着急也不行。费工费力,产量又低,只好舍弃了。好在如今有了农贸市场,小米还是可以吃上的。可是,那可口的糜子饽饽,吃不上了;黍子面的面茶,也很难喝上了。

上一篇:听听那蝉声散文下一篇:团山古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