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甜香的青豆散文

2018-10-06散文

  现今社会。发现人们越来越注重品味。注重文化,大到社会文化。小到企业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等。经济昌盛。文化繁荣,并驾齐驱。

  在这样的盛世,书刊杂志如雨后般的春笋不断地涌现。精神食粮丰厚。

  最近,闻听青浦文联主办的湖畔杂志庆祝25期纪念。我除送上生日祝福,一直在想记下点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太多。毕竟我们分湖诗社和青浦文联已经有了近五年的交往,两家协会情同手足,水乳交融。

  记得那年的夏天,两协会第一次相约在朱家角见面。放生桥为我们作了见证。青浦的陈沄纪念馆。我们一同倾听革命前辈的跫音,在枇杷园里,我们惬意徜徉同赏,上海后花园让人徘徊。海派风情使人兴奋。

  同样,我们江南水乡,着实让他们迷恋。不久,青浦文联组织来分湖采风,听山歌。赏荷花。访午梦堂叶小鸾。瞻仰张应春纪念馆等等。每次。我们的雅聚。都会留下了一串串诗行。一篇篇鸿文。你来我往。发表在对方心爱的杂志上。增添的作者名。有了新鲜的熟悉感。越来越亲密。分湖杂志出现了凌耕。张烨文。戴仁毅。钟惠娟。蔡静盈等老师。湖畔杂志则有了张舫澜。徐忠明。费秀华。张建林。查文荣等文友。

  杂志是个平台。让两协会有了交流。切磋的机会。也是一条纽带。紧紧地心系着文友挚爱文学的心。

  我说到湖畔杂志。不得不提张烨华老师。一位热衷于文学的长者。他和我说。曾在芦墟读过三年书。现在杂志社担任校对工作。6年来。他兢兢业业。把校对当作自己的事业。不放过一个错字,漏字。哪怕一个微小的标点符号。

  湖畔杂志。可以说已经融入他的生活。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为此。每次杂志的诞生。就如同他的一个孩子出生。他捧着她及时送达分湖之畔。回程时。他又将同期的兄弟分湖杂志。秋鲈诗苑带回青浦交流。

上一篇:盛夏过后,如何安生散文下一篇:万事如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