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寺的散文

2018-11-05散文

  离开人流如潮的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沿着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向南行进五里,便是阁楼林立、整齐洁净、风光秀美、一路中分的高庙村。村东百米处有一寺院,是因文殊佛祖而得名,曰“文殊寺”。

  文殊,法号“广法天尊”,生于夏。其父少康,是禹之后裔。文殊弃宫悟道,在蚰蜒河畔修行,在禅定村处坐禅成佛,在高庙村处著经数百卷,成为佛教的创始人。佛教与老子的道教,孔子的儒教,形成三教鼎立。其佛经倡导释难解困、普度众生、抑恶扬善、因果报应等学说,竭尽全力解救人的生老病死苦等问题,成为佛家始祖。文殊寺即与楼观台齐名,成为佛教发祥地。

  文殊寺的起源

  据说,距今3690多年前,文殊父少康,60无后。王后何氏年已56,夜得一梦,梦见一巨龙扑向怀中,自胁而入,进入腹内。王后大惊失色,惊醒原是一梦。即将梦境告知其夫王,王不可解。不久王后身怀六甲,此事传出宫外,喜扬十里,黎民同贺。

  但王后怀孕三载不生,少康王在急切中向上天祈祷,忽闻天空仙乐齐鸣,但见天花飘坠、祥云飞度、金光四射等天象。少康王大惊,急回宫后太子降生。太子降生后,不哭不泣,腹阔肚圆,神态含笑,额头有一光环闪烁。且不教能言,不扶而行。是时,地生莲花托起太子,天显二龙喷水,为太子沐浴。太子聪慧异常,天地变数,日月轮替,世间万物,人间诸事,不学自通,不闻自知,不思自明。升腾降落,云接雾送。少康王大喜,但后遇一仙人指点,说文殊身藏善根,心怀众生,将来,不可能接替王位,可能出家,利益人天,普度众生。少康王半信半疑,不甚在意。

  文殊七岁后便能云游四海,普观天地万物、世态众生,发现人间生老病死,灾难愁苦,看见世间众生、相斗互戮、残酷至极,心中感到万分难过,时常静坐沉思。想到人生苦短、少年不常,不期而老、衰老即死,吾虽富贵,岂能独免?思想至此便不乐不快,

  至16岁后欲求出家,少康王夫妇得知后,悲痛万分,多次苦劝无效,后来,见太子去意已决,只得派随从侍卫跟从服侍,但不久,文殊自辞随从独往。一位绝世英才便遁世出家了。

  文殊经过多年奔波习修,但仍在尘常之内,毫无成就。于是就到蚰蜒河畔(现在尚存)的密林中,静坐沉思、潜心感悟,日食粒米、披藤盖叶,十数载不移。这时已形消骨瘦,面目难以辨认,但仍未脱离尘杂。于是,又静坐不起,发誓不成正觉、誓不起坐,这时不食不饮,不疲不竭,经过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突然心无妄念、杂欲皆消,魔患远离、成真悟谛,即刻解脱。此已能观三代实相,洞察五世因果,获取无漏真智,至第81日亥时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觉,无疾无病,无灾无难,永生不死,修就金刚不坏之身,于是自成一教,名曰佛教,他即成为佛教始祖,修行成佛之地,即成为佛教发祥地。恒心铸成金刚躯,善意修就菩萨心。这时他已过而立之年。

  此时复又出现天地大震、祥云飞度、天华飘坠,仙乐齐鸣、飞禽云集、树木花草点首称颂等天象,齐赞文殊成佛。后人将悟道定禅成佛之地称为禅定,又将附近村庄改为禅定村,一直流传至今。可见,世间万事,只要尽心竭力、持恒不离、不移不弃,便无一不成。

  文殊已成正果,后向西移二里,在一及天银杏大树旁磊石成台,依树采草筑建一座高庙堂、(即现今的高庙村处)潜心研悟佛教,随手成字、随心成文,叶汁成墨、缀叶成书,所以现今银杏树叶上的弗印花文尚在。又历时十载,写成了数百卷佛经巨著。这时,天空燕莺遮天、雀鸦云集、雁鹤遍布,均采叶缀书、复印成卷,飞送各地及印度等南亚各国。

  当时印度释迦牟尼得此书后,喜不自胜、狂跳乱舞,三日不食、十日不寐。于是聚众诵读、修真成佛,凡成正果者自成一统,均称如来佛祖。后由于我国秦始皇焚书坑儒,文殊在我国所传佛经被焚烧始尽,释迦牟尼得知中原无元始经文,便据经窃誉、自称佛祖,乘机将贪天之功归为己有。唐盛时期,有寺无经,不得不派玄装赴西域取经,那只是物归原主而已,弃非受他国恩赐中国经书。由于时光久远,传说纷乱,我国国人佛教信士,不知渊源始末,却自弃正宗,自尊西方为佛祖,实在使人痛心疾首。现今需要正本清源、驳谬纠偏,以整佛门正祖地位,纠正世人杂谈歧说,扭转国人迷外偏颇倾向,使佛教真正成为国人正宗教派,使文殊广法天尊(现称菩萨)还原佛祖名号之位,才是正理。

  文殊寺的兴衰

  文殊悟佛著经之地,自然就在我国陕西长安城西百余里处的尼寿县(现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南约五里处,现今的蚰蜒河、禅定村、高庙村依然存在。文殊佛祖曾在文王伐纣战争中,站在正义一边,顺天应人、扶周伐纣,被后人称颂。佛教始于夏、兴于周,毁于秦、传于汉,唐是佛教最兴盛时期。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以仁治国、以善为先,国兴民富、四海升平。太宗喜骑善射。一日,正当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之时。太宗龙颜大悦,亲帅500御林和皇族贵妃,从长安出发向西而行,行到终南山下尼寿县南五里处,见这里春光融融,密林吐绿、修竹滴翠,奇花布锦、谣草喷香,仙鹤展翅、金凤翔空,“瑞霭光摇曳,五彩禅云飞”,真乃一派仙景圣境。

  太宗正行间,忽见一只巨鹿,金身素斑,向前疾奔。太宗催骑搭箭,急追不舍。追至百余步外,太宗正欲放箭,金鹿忽然不见。于是,太宗向前细观,见前密林处有一小庙,依树而建,陈旧蓬乱,近前发现内有供桌一张但无神像。这时太宗忽然神志恍惚、睡意朦胧。侍卫在供桌上,急铺香床锦被,太宗一觉睡去。梦中忽见一位仙颜佛面、肚大腹圆、笑容可掬,额有光环闪烁的仙人,冉冉而至,太宗让仙人坐定,问及尊姓大名,仙人曰:“吾乃文殊佛祖也”, 太宗惊愕,于是见礼,二人促膝相谈,论佛谈经,治国救民,无所不涉,无所不谈。最后,太宗讨教治国之策,仙人送予六字,即“惜才、惜政、惜民”, 说完仙人忽然不见。太宗猛醒,时已日沉月出,只得燃灯回朝。

上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散文下一篇:生日的困惑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