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通古今若亲目

2018-07-20三字经

  传统《三字经》最初由宋代王应麟所做,所以最初的本子“史”的部分到宋代结束。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前 面已经讲到,读历史要注意史料的可靠性,前朝的历史都是后朝人编定的,是否靠得住大成问题。现代史更成问题,董希文的一张“开国大典”油画,本来再现的是 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瞬间,但是57年画面上将高岗抠下去,67年又将刘少奇抠下去,80年代又全部再复原回来,这哪里还是历史。所以孟子才说:“尽 信书(尚书),不如无书”。

  仅读史书是不够的,还要同时参考实录、十通、帝王起居注、历代奏议等具体的史料,就可以通晓古今,好象亲眼看见一样,也就不会以偏概全了。这里虽然只提到了实录,我们要由此联想到其他的相关史料。

  实录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事记,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实录,按时间顺序概括地记述了本朝发生的大事件,以及帝王参加活动的情况。最早的实录就是写《千字文》的周兴嗣记述的梁武帝的《梁皇实录》。现在保留最完整的是《明实录》和《清实录》。

  此 外尚有三通,是古人学习历史的必读书,就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记述史实的体例各不相同,使我们得以从不同 的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历史。以后又有了《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但只续到明朝。清代人又编了《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合称九通,再加上 《续清通考》就是十通书,在史学上是极为重要的。

上一篇:三字经童谣下一篇:在线收听三字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