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核心思想为何来自孟子

2018-07-21三字经

  《三字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

  《三字经》的原初作者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在明朝末年就有人提出来了。

  赵南星在《三字经注序》中说:“世所传《三字经》、《女儿经》者,皆不知谁氏所做。”现在似乎依然是个问题。《三字经》的思想根基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么,《三字经》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几句话作为这本册子的思想根基?这个问题跟作者问题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后一个问题是笔者自己提出来的,在解答这个问题的同时,也想对前一个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因为依笔者看,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

  关于《三字经》的作者问题,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即王应麟说、区适子说、黎贞说和陈淳说。说黎贞的只有清人邵晋涵,其诗云:“读得贞黎三字训。”据其自注,“三字训”者《三字经》也。说陈淳的,只有今人吴蒙,他标点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在他自己写的前言中说“近时人们发现南宋陈淳用三字句写成的《启蒙初诵》,起首为:‘天地性,人为贵,无不善。’以下还有‘性相近,君臣义,父子亲,长幼序。’等语”。不过,他说得非常小心翼翼,甚至给人的感觉是他没有明确地说陈淳是《三字经》的作者,而是说《启蒙初诵》“很像是《三字经》的先河。”最初写成于宋末,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有多人进行过局部的修改、增补和完善工作,明朝人黎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把他从原初作者的名单上删除。

  具备竞争实力的只有王应麟和区适子两人。支持王说的文献证据有:王相在康熙五年时说:“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小学绀珠》是王应麟的著作,这里的先生就是王应麟;清代道光年间,湖南衡阳学者贺兴思在其所著的《〈三字经〉注解备要》的“版权页”上说:“浚仪王应麟伯厚先生手著”,在“叙”中则说到了此书的非凡影响:“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珍若球刀。”《辞源》说:“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这话说得很谨慎,而且后面马上列举了支持区说的文献证据: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说:“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作。适子,顺德登州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之十和清代恽敬《大云山房杂记》之二也有类似说法。

上一篇:三字经的渊源下一篇:影视剧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