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诗歌的未来走向

2018-08-18诗歌

  中国新诗自1920年产生以来,几经兴衰和变革,已经走过将近九十年的历史。刘大白、沈尹默、胡适、刘半农、徐志摩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何其芳、郑敏、牛汉、邵燕祥、北岛、芒克、西川、海子,多少个熟悉的名字像闪烁的星斗照耀在我们曾经的思想的天空里,多少次诗歌朗诵会让广大青年在首都、边陲、海岛、大漠激情挥洒、热血澎湃!而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成为也许今后将不再重现的壮美回忆。

  我们可以结合1920年新诗产生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来分析它的走向。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这段时间里,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和政治事件接连发生。这其中,包含新诗产生的白话文运动也在鲁迅、胡适等人的呐喊力促中怒海惊涛一般发展起来。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思想主题。苦难深重的中国这时候走入了更加黑暗的历史时期,各种各样的政治势力、社会舆论、文化思潮走马灯似地轮番上阵。言语晦涩的表达已经不再适合人民的要求、政治的要求,于是白话文和白话文诗歌产生了。中国从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远古神话开始就有了诗歌的传唱,风雅颂类的诗经、我乘风兮的楚辞、朗朗上口的乐府、三曹七子的魏风、大师辈出的唐诗、另有风韵的宋词、针砭时弊的元曲、帝国晚唱的明清诗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诗歌、骈文的平仄、押韵、对偶、比兴伴随了历史的兴衰更替。在诗人的笔下,历史雄奇壮美,民族百折不挠,山河绮丽多情,可以说,诗歌是历史的一面多彩的镜子,诗人是另类、特殊的历史学家,甚至在诗人的笔下,历史更加真实。在风起云涌的二十年代,中国诗歌走入了一个新纪元,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自由诗。这个自由,是题材的更加广泛、是体裁的无拘无束、是表达的淋漓畅快,更是人民和文艺家们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彻底摆脱套在颈上的枷锁的热切期盼,这就是自由!中国诗歌成为新诗,成为自由诗,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精神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于是也就有了文章起首的白话诗人们组成的璀璨星空。多少壮怀激烈的雄奇诗篇激起英雄对敌人的无穷斗志,多少温婉细腻的雨巷之作唤起人们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就这样,中国新诗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录影机、留声机。毛主席说:中国的年轻人应该读诗的,要重于新诗,不废古体。一句话,中国的青年们,似乎谁不写诗、谁不读诗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诗歌成为了建国后人们最热衷的文学表达形式。在建国十七年文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体裁;而在十年wenge中,在风云突变的1976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邓xx复出时,诗歌都以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振聋发聩的时代震撼力,像匕首、标枪一样向旧恶势力发起最猛烈的进攻。中国新诗,无愧于你走过的每个时代,好样的!

上一篇:她就是传奇 现代诗歌下一篇:有关于侯以雷的诗歌欣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