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2020-06-23诗经

  《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其风格简明而朴素。下面具体来看看1

  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它的发生基于最根本的人性,并符合人类繁衍后代的要求。婚姻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如满足社会成员的情感需要、组织家庭等等,在特殊条件下则可能畸变为实现政治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婚姻的内涵经历了许多变化,可以说,婚姻是人类文明的计程表,也是有着巨大地域差异的各种文化的显示屏。《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同时,它还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迄今我们研究古代婚姻家庭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本文尝试就《诗经》中婚恋诗的内容探讨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婚姻礼俗及婚恋生活习俗。以便准确理解《诗经》中婚恋诗的内涵。

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思想

  《诗经》时代实际上是礼乐文化时代,特别是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讲“礼”的社会,而婚礼又是礼制中最为重要的。首先,男女婚嫁要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由媒人介绍两人认识交往,《诗经》时代不同地方的歌谣都表达了对媒人的重视。《国风齐风南山》中“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为与。”《礼记坊记》云“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2]就是说在婚恋的自由结合上要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卫风氓》记写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当初氓急于结婚,女主人公就理智地告诉他“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可见“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已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礼俗,即使两情相悦,也要按礼俗行事,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会为人所不嗤。《孟子滕文公下》对于不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婚恋者有着经典的描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3]《国风{风[X》中就严厉指责了一位追求爱情自由的女子,“[X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这说明明媒正娶仍被视为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国风郑风将仲子》也有这样的描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4]诗中真实而细腻的表达了姑娘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此诗以女主人公的口气,向所爱的人坦露自己内心的痛苦。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相反却受到父母、兄弟和邻居的责难,造成了精神上的压抑。女主人公深深地陷入盼望他来,又害怕他来,既与其勇敢相爱,又处于顾虑重重的矛盾之中。

二、男女婚嫁要严尊“六礼”的思想

  《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当时婚礼的六个步骤:一、纳采。裨衽也。二、问名。问女之姓氏,归以卜其吉凶。三、纳吉。卜于庙而吉,使使者往告。四、纳徵。使使者纳币以定婚。五、请期。告婚期。六、亲迎。往迎妇[5]。所谓“纳采”,就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表明求婚之意,女家应允之后即请媒人送上活雁作为礼物,并正式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如《诗经邺风饱有苦叶》:“tt鸣雁,旭日始旦。”记叙的就是人手执嘎嘎鸣叫的大雁,清晨赶往女家的情形。纳吉之后,婚约就算正式,婚年与婚约就算正式确定。所谓“问名”,指男家再次派媒人带着雁作为礼物到女家问清女子之名后回家占卜婚姻的吉凶。《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所谓“纳吉”,指男家再次派媒人带着雁作为礼物去向女家报喜。《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谓。”旧说指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朱熹《诗集传》注曰:“文,礼;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6]所谓“请期”,是指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之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周代的聘婚婚期一般在秋冬之季,即头年九月到翌年二月,称为婚月。如《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又《邺风饱有苦叶》:“士如归妻,追冰未浮。”之所以选择在冰解之前举行婚礼,《孔子家语》解释说:“群生闭藏为化育之始,故圣人以合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浮而农业起,婚礼杀于此。”可见周代的正规婚期受制于农业生产,男婚女嫁一般是在秋冬农闲时举行。所谓“亲迎”,指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礼记坊记》曰:“昏礼,婿亲迎。”“亲迎,往迎妇。”[7]即女婿要亲自到女方家里去迎亲接。这是古代婚姻礼俗中的主要程序,也是婚姻礼仪中的最重要、最实质的礼仪程序,亲迎的仪式亦很重要。如《大雅韩奕》写韩侯取妻时亲迎的盛况:“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俟顾之,烂其盈门。”[8]韩侯娶的妻子是蹶父的女儿,韩侯亲自到那里迎接,迎亲的车子有上百辆,陪嫁的妾媵多如云。婚礼在《卫风氓》一诗中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诗中第一章的“子无良媒”,就是姑娘提醒小伙子找个媒人来女方家提亲,或谓“说媒”即“纳采”。第二章的“尔卜尔筮”为“纳采”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即由媒人向女方家庭往述男家求婚之意,问明待嫁之女的年岁生肖后,再找一个占卜算卦的巫士来合婚,看看男女双方的婚姻是否相配,以此来决定他们能否结合。“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则反映的是当时盛行的“亲迎之礼”,即男子必须亲至女家以礼相迎,故曰:“亲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娶亲”。这种“亲迎”之礼在《诗经》中所见很多,如《郑风有女同车》。这首诗写一个小伙子亲迎新娘,同乘一辆车,将她娶回家。

三、原始婚恋的`遗风流韵依然存在

上一篇:对大学生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分析研究论文下一篇: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