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2018-07-20诗经

  20世纪的《诗经》研究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人们也做过相关的学术总结,但还需要我们从20世纪的学术理念、学术价值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另一种反思。

  一、关于《诗经》的性质问题

  《荀子·儒效》说:“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

  礼》《乐》之归是矣。”可见,在战国时代,《诗》已经被认为是圣人的传道之书,已经有了“经”的意义。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经也者,恒久之治道,不刊之鸿教也。”可见,在中国古代人的眼中,《诗经》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以“诗”的形式表现圣人之“志”的“经典”。

  古人关于《诗经》的这种看法到“五四”时代开始受到严厉的批判。1922年,钱玄同在给顾颉刚的一封信中说:“《诗经》只是一部最古的总集,与《文选》、《花间集》、《太平乐府》等书性质全同,与什么‘圣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书的编纂,和孔老头儿也全不相干,不过是他老人家曾经读过它罢了。”(《古史辨》第一册)于是,《诗经》不再具有了“经”的性质,而成了一部普通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这种认识奠定了20世纪研究《诗经》的基础,标志着《诗经》学的根本转向。

  这里面显然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诗经》在我们今天看来固然是普通的诗,但是当时人对它的看法并不如此。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鱼兽草木之名。”可见,孔子认为《诗》在当时是承担着多种功能,是有多种应用价值的。从现有的先秦文献记载看的确如此。《诗》在当时所承担的第一功能是礼仪功能。《颂》诗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的礼仪活动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雅诗主要用于宫廷燕飨等礼仪活动中,风诗也用于各种世俗的礼仪活动中。诗在当时所承担的第二功能是政治教化功能。中国古代有采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又有公卿士大夫陈诗献诗之说。无论是采诗还是陈诗献诗,诗在这里都被当成是为政治服务的东西,而不是用来审美。诗的第三大功能是作为贵族子弟的教学教本。《周礼·大司乐》说:“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武》。”这里所说的乐德、乐语和乐舞,都与《诗》有直接的关系。这说明《诗》包含着用于贵族教育的多方面内容。总之,正因为古人对于《诗》的理解与今天有着如此多的不同,所以我们就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待,从这个意义上讲,说20世纪的学者们恢复了《诗经》的文学的本来面目并不准确,这导致了《诗经》研究的狭隘化。今天,我们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思考《诗经》这部书的“文学”性质了。

上一篇:《诗经》中两首弃妇诗的比较下一篇:《诗经 殷其雷》的别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