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人生本真的体现

2018-07-21诗经

  《诗经》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描写自然形态的物类事象,取喻于它们的自然属性,抒发由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正因为如此,《诗经》体现出了人生的本真,本真反映在人对自然原生态的体验,人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艺术手法描摹下的真实场景以及这种本真情怀对后世的影响力上。

  一、人对自然的本真体验

  《诗经》多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陆机做过一本诗经的草木鸟兽虫鱼疏,其中关于草木的有80多种,鸟兽30多种,虫鱼30种。凡天象、地理、草木、鸟兽、昆虫,以及人事等现象均可引起感情的抒发,情感完全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就是说,人们写诗吟诗,是发自最自然的感情,而情之所起就是受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触发。《诗经》源起于人们在劳作与生活中对自然的真实体验,无论是描写美好的爱情,还是痛斥失败的婚姻,还是寄托对游子的思念,还是诉说劳动人民的艰辛,都是周之先民最日常最原生态的生活,都能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比如《周南》中最出名的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开篇先写的是雎鸠这种河洲上的水鸟。水鸟闹春之景,深深地触动了主人公的情怀,使他展开移情联想:禽鸟于春日融融的河洲边,乐求匹偶;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值此春光烂漫之时,亦正当寻求配偶。情由物起,多么具有乡野风情,多么清新谐美。同样描写爱情的《樛木》也从自然中捕捉到美丽的意象: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在南国的原野上,一棵高大的下曲的树木,对其下的藟藤现出爱心,使藟藤迎时乘势与之结合,直冲蓝天。这自然界美的意趣,触动了周民们对婚姻的认识:只有两性自由结合,生命才能出现真正的奇观。祖先们拥有如此睿智细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因为拥有富有诗意与情感的灵魂再加上对自然的细心观察与真实体验。最有趣的一首诗是《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这首诗描写的是子孙众多。许多人初读这首诗会觉得有些荒诞。螽斯,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蚂蚱。人与蚂蚱如何能相提并论?人的生育又如何能与一窝蜂的出生的昆虫相类比呢?原来诗人把螽斯这种昆虫与子孙放在一起类比,是从其生殖能力强,群聚性和集中性悟出了人们的生育要义,祈求多子多福。更奇妙的是,诗人用了六个不同的叠音词表达“众多”的意思: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唯六字炼得甚新。”为了表达“宜尔子孙”,诗人变换了数个字,构成重章叠唱体,反映了诗人对螽斯的动作、声音、群聚形态细致入微的体验和丰富的联想。

  如此大胆的想象与妙趣横生的描写,《诗经》中比比皆是。大概是因为《诗经》的创作都来自先民们体验自然后的真切感悟。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诗人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生活现象的理解中。再比如表达伤感讽刺情绪的诗,同样也寄托情感于自然风物。《邶风》中的《北风》写民不堪暴政而呼朋唤友归于有德者: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诗人从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奇寒彻骨,万物凋零的肃杀景象中想到了卫国的暴政,于是呼朋引类,相与劝逃。百姓积压于内心已久的对酷政不满的情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触即发,真是“北风不绝人之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几乎每篇都有,情感不是直接生硬地抒发,而是寄予于一些象征之物,那种对自然的体验和由此引发的感悟是直接的、原始的、无功利的,它让读者看到了民间文学与人生的紧密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诗经》就印证了这一道理。《诗经》体现了早期人们有感于自然的创作,是人们在形而下的生活体验中追求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的反映。

上一篇:《诗经》全文讲解 大全下一篇: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