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墉风·桑中

2018-07-22诗经

  原文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鄘:春秋国名。在今河南淇县南,卫辉东北处。

  爰:在什么地方。

  唐:唐蒙,以名菟丝。

  沫:音媚,古地名,在卫国境内春秋时期卫国的城邑,在今河南淇县南。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老大。

  孟姜:姓姜的大姑娘

  期:约会

  桑中:沫邑的一个小地方,有人说是桑间,风俗放荡。

  要:音邀,邀约。

  上宫:城角楼

  弋:姓

  淇:淇水

  葑:音封,蔓菁菜

  译文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诗经故事

  最早的歌声一定是从山谷中飞出,从原野中飞出,从田间地头中飞出。

  一十八岁的唐望楚就是一个会唱歌的好手。

  唐家世代为祭司,社祠中的大小祭祀活动都由唐家的老人来主持,并一代代的传将下来,因此唐家祖祖辈辈也就都传下了一付好嗓音,登高一呼,声映十里,是很寻常的事呢。

  当然也不会是天天都有祭祀活动的,也不能靠祭祀先人来养家糊口的,因此,务好农耕,仍是唐家主要的生计。

  除了务农,还会一些法术的,祭司是通神通灵的人,进山识得兽印,下水寻得龟踪,听风辩得鸟迹,坐定入幽也能寻得你家十八辈的祖宗来见哦。这些都使得唐氏一门在乡里乡亲中有很高的威望,各家有了大小事,都会请唐家人去看看、坐坐、说说、解解。

  若是有人生了病,就更得请唐祭司去瞧瞧了,一般的跌打、中暑、伤风、蛇咬,唐祭司嚼上一点草药抹一抹,让煎上一点苦汤喝一喝,总会好的。

  若有五劳七伤之类的慢性不适,去唐家讨上一点黄粉状的药末子,或泡酒、或煮汤,服上三月半年的,就能治的差不多的。

  唐家什么都好,可就是人丁不兴,到唐望楚出世时,他家已是五代单传了;说来也怪,唐家家境好时,任他娶妻纳妾的生的再多,只有一丁;家境差时,屋中唯糟糠一妻,也只传一丁。这样的人家,打仗拉夫的事自然就离他家很远了,唐家的祖祖辈辈也对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是深恶痛绝,一门心思的去寻那救人性命的法子去了。

  因此唐望楚很小就识得了山间田野里的药草,八岁就会在社祠里唱辞请神,十二岁能下地锄草,十四岁跟着大人进山打猎,十六七岁时,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们就忙着当兵打仗的事了,而他却成了村中各种事都离不了的人物。

  好嗓音、本事多、又长的帅,自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像;不管何地何时传出了唐楚望的歌声,那和唱的声音总此起彼落的从四方响起。

  春来了,花开了,鸟儿的叫声也清脆了,下地干活、上山采药、挥网捕鱼,忙得流汗的唐望楚,歇息时总会扯开嗓子,吼上一阵。唱得那听见的人儿,面红心跳的躲在桑林之中,可又忍不住的应起歌来。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方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上一篇:诗经·国风·墉风·君子偕老下一篇:诗经·国风·墉风·鹑之奔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