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是一地理名词,特指由草原陡然升高而形成的地带,又因气候和植被的原因形成的草甸式草原,关于它的诗句也有不少奇特的地方。
近期因为写一本关于张北的书,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情:有三首奇妙的诗歌,跟坝上、草原有关系。
这三首诗,有两首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另外一首,在我写这篇文字之前可以用四个字去形容,那便是:默默无闻——我希望,在我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它的知名度能够有所提高,呵呵。
先说两首有名的诗歌。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第一首是,《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所收北魏、北齐大臣斛律金(488—567)于公元546年,在一次艰难的战役中,为了激励士气而演唱的歌曲,名叫《敕勒歌》。歌词非常简单,照录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般认为,这是当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根据这个民族的居住地,学者们又推测这首民歌中描述的景物在朔州,即今天山西北部地区。我也见过一种与此不同的说法,说这首民歌反映的就是张家口坝上草原地区的风光。我不太赞同这种说法,但是,我也不赞成根据敕勒族的居住地,把它坐实为某一个确定的小范围地域的说法。因为,它毕竟是诗歌,而且是游牧民族演唱的诗歌,过于追求精确度的解读,不但可能有违事实,更重要的是,它可能破坏人们想象中的草原美景。我主张,理解这首诗的时候,不必过于刻板,由于敕勒川究竟在哪里已经不得而知,所以只要符合草原、阴山山脉这两个条件就可以了。这样说来,张家口市坝上草原地区也在范围之内。实际上,到过坝上的人都知道,那里也的确是到处都可以看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说了半天,我还没有说到《敕勒歌》的奇妙之处。我要说的奇妙,不是它究竟描写的是哪里的景物,也不是它激励了士气,使战役发生逆转,而是:它原本不是汉语歌曲。《乐府诗集》引《乐府广记》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就是说,这是一首翻译诗,或者说是一首翻唱的歌,不是原语、原唱。据我所知,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但是能够广泛流传的翻译诗,比较罕见。至少,不像今天的流行歌坛,有那么多的外语翻唱版。
我要说的第二首,是一首散曲(小令),它就是元人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一首(马致远在同一曲牌、同一题目下一口气写了三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