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这是不为人鲜知的唐代诗人张文琮的《蜀道难》。每一次默读,总会让我想起九十年代初,一个外地司机开一台“面的”从沙溪上了凡洞,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就怎么也不敢开下沙溪,只得另请高明。
腿软?!
硬生生地害怕是因为山路崎岖,坡陡峻急,望一眼窗外都是悬崖,峭壁……
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神对我们也特别的眷顾。
在徐徐的山风里,打开的记忆也有一个瞭望口。
怎能忘,一九七二年夏季,在建设位于海拔七百米的铁矿大破碎厂过程中,该厂急需的鄂式破碎机从沈阳矿山机械厂运到了沙溪,这台机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出来的比较新式,比较大型的破碎机,总重250多吨,有五大件组成,其中最大件是底座,重52吨,最小件是轴承,也有1.7米直径重33吨。看到如此大型的机器,可以看到矿山发展的希望,前景。大家心里像灌了蜜,一个劲的甜!
可是,全矿最大的载重汽车只有15吨,要把这庞然大物搬上山,谈何容易?
“我们的扛起着一根梁。”
“是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共和国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就得拿出矿山人的豪气。”
很快的,由王济平,屈锦周,董镇嵩,贺春华,胡荣,胡松林等同志组成了“三结合”抢运设备的
攻关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把十五吨法制贝利特汽车,改成大平板。
干!痛快淋漓!
抢!争分夺秒!
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