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创作背景

2018-07-20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这篇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下面是其创作背景,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作者本人因憎恶趋膻逐臭的官场,毅然选择了躬耕田亩的生活道路。在长期的躬耕生涯中,他逐渐体验了普通农民的欢欣和痛苦, 了解了他们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生活理想。“桃花源”便是他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农村生活感受而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

  诗人这一理想的产生, 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汉末以来,国内战乱不止,人民往往自动结集起来归附于某一有威望的大姓,筑坞壁以自保。诗人在<<拟古>>诗中所称颂的田子泰,就是汉末魏初的一个著名坞主。当前西北人民为逃避苻 秦的暴虐统治,也有此种形式的组织。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一个半课时教读。

  由于文章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在此条件下,教师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创造出有特色的教法来。下面提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关于诵读教学

  本文共309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2.5分钟。假定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读过两三遍,课上再读七八遍,必能基本成诵。再加上教师及个别学生的示范朗读和检查背诵,课上用于诵读的时间不会超过35分钟。这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基本保证,从长远的眼光看,尤其应该如此,决不容忽视。

上一篇:《桃花源记》经典问题探究下一篇:《桃花源记》课文简析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