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陶渊明的诗用质朴清新的“田家语”写平淡自然地“农家事”,独有一番韵味。细细品味,又有一种醇厚隽永的神韵,使得情景理得以浑融,更有充实、丰腴的内容。下文是有关他的诗歌的风格分析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陶渊明是生活在东晋末年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家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做过大官,年少时候的陶渊明深深地受到了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于是就有了一种“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可是美好愿望的实现却总是伴随着重重的困难。因为他是身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伟大诗人,在当时社会门阀士族制度的限制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出身于庶族的他受到了严重的排挤和打压。即使是到了二十九岁时做官,也仅仅都只是一些有名无实的小官。因此陶渊明的这种“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想要得到实现,就必定是困难重重了。可是陶渊明却有着一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这就使得身在仕途的他在面对达官显贵时感到心力交瘁。在受到重重打压之后,陶渊明就决定在他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以另外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情走完自己的余生。在归隐后的生活中,陶渊明用田园寄托他的人生理想,写了不少的田园诗。他把农村的田园风光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中,以一种高远脱俗的思想意境和才能,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来源
西晋时期的文人们都是:“雕琢绮丽之风盛行”。因为在当时是“玄言诗”
笼罩着整个诗坛,而“玄言诗”是以着重表现玄理为主的,题材一般都偏狭专门。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玄言诗的雕琢绮丽之风盛行的时代中,陶渊明就以一种崭新的,前所未有的诗歌风格屹立于当时的诗坛。在他的田园诗中内容甚是平淡自然,而语言却有一种本色质朴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去深深的品味、理解。
我们把陶渊明称为我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对他的这种称呼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从古到今世人对陶渊明及其诗的评价极多,如:元好问《论诗绝句》称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①。这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正是他的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正如他在《饮酒诗》其五中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初次读来毫无一丁点儿华丽词藻的堆砌,只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描写,但是却在这种很天然的语句中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出作者的一种很平和的心境和作者的那种对于大自然真诚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基于真真实实的田园生活而超脱出来的一种高于真实生活的艺术真实。然而这种清新自然的味道也正是陶渊明诗歌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真实写照。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③。这也正是基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的,他的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使得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中无法继续苟活,于是就选择了归隐的生活,他的隐逸生涯可谓是古今第一人。因此此称呼对于陶渊明而言真是当之无愧的。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赞扬道:“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旁流,干云霄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④。
这句话无不真实的再现了陶渊明诗歌的总体特征,平淡自然、质朴清新、意蕴深远。他的诗总是以其平实的诗句,将美丽的大自然与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一种情景理的完全浑融,为陶渊明的诗歌增添了无数的光彩。蒋熏在《评陶渊明诗集》卷二中说:“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⑤。这里说是口头语,只是因为陶渊明的诗句平淡易懂,与田家语言相互融通,读来朗朗上口,更便于直接理解,没有浓墨重彩的去修饰,这也正是他诗歌的“质”与“癯”之所在。“绝妙词”正是所说的他的文章一经作者将平淡之词组织入诗,便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绝妙可以看出其文章的“绮”。“极色泽”也就是内涵之丰富,意蕴之深厚,这也正是它诗歌的“腴”之所在。刘克庄所评价的陶诗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⑥。外枯就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毫无色泽很枯瘦的,就如刚经过寒冬的树木,整个看起来都是枯萎的,毫无一点儿生机,一点儿绿色的生命力。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树木之所以会在春天再现生机
活力,是因为它的内心并没有如同表面一样枯萎,而是内心充满生机活力的,正如陶渊明的诗歌一样意蕴无群。虽看似平淡却有着无限魅力。后来苏轼评价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真可谓评价最中肯⑦。
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含义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苏轼对于陶渊明的诗歌最为中肯有力的一种评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完全是由于陶渊明的诗歌与当时文坛的主流趋势是不相同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他的诗歌是没有追求字句的过分修饰,就和他本人不随俗的高尚品格是一样的。他诗歌的风格真可谓是独树一帜的,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个性特征。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他有着丰富的生活感受,并以此来表现自己高远的思想意境。苏轼会这样评价陶渊明还是因为,苏轼和陶渊明两人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不仅官场失意,而且贬官又基本相似,甚至于苏轼是了解陶渊明最深的一个人。在苏轼的心目中,陶渊明的诗歌无疑是达到了文学作品中最高的一种境界——绚烂归之于平淡,此时的平淡并非是真正的平淡,而是一种绚烂之极的平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就是说在极其平淡之中却蕴藏着无限的风采,质朴无华之中又蕴含着深厚的情味,这也正是这种绚烂之极的平淡。其中“质”“绮”主要指的是诗歌的语言方面:“质”指的是语言质朴、平淡,极易理解,毫无修饰,多为“田家语”;“绮”指的是语言很华丽,这里所说的华丽并不是说语言经过修饰的矫揉造作之美,而是前面所说的质朴平淡的语言之中所流露出的一种极其平淡的华丽,是看似平淡,实则语言充满色彩。
“癯”“腴”主要指的是诗歌的内容方面:“癯”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干瘦,不充实,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无条理的,读来肯定也没有多少意思;“腴”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很丰腴、丰满,一点也不骨干,意蕴非常充实。如果真以前面所说的内容很干瘦来理解陶渊明的诗那真是大错特错了,陶渊明的诗歌是初次看起来内容很干瘦,什么意思都没有。但是,当你细细的读来,仔细的分析,你就会感觉到它的不同之处,那是一种干瘦之中又蕴藏有无线思绪的诗作,它需要慢慢的去品味。陶渊明的诗歌即使是文学功底较低的人读来也会毫不费力,这也正是陶渊明诗作的一大特色,他善于提炼语言,但却又看不出任何一点修饰的痕迹,他能从当时的主 流倾向中脱颖而出,可见其能力真的很不一般。正如钟嵘《诗品》中所说的“其诗亦如其人,淡泊而有雅韵,素朴而有深意,外质内秀,似俗而实雅,往
往直抒胸臆,不假雕饰,语言朴素,却有如天籁,呈现出一种自然简约的本色之
⑧美。”总体来说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了一种平淡之中见警策,朴素之中又见绮丽的独特的蕴味。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正是以这种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为所描写的对象,以一种少有华丽辞藻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了一种高远脱俗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