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2018-07-17陶渊明

  引导语: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有咏怀咏史诗,或以组诗的形式写成,或偏重吟咏古代人物,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有关他的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自然平淡是陶渊明一生不能改变的人生情趣,也是他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他多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率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句没有什么瑰丽的语言,诗文没有什么曲折的结构,更没有所谓的雄辩不可一世的气势,却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字字句句,都润进读者的心里。再有,因其人格清高超逸,和对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当他不雕一笔不刻一画地把它们写出来时,就很有感染力,毫不显得做作,正如生活的本来样子。此前大部分诗人都关心国家大事,诗歌中也是描写的国家重大题材。唯独陶渊明选取大家常见的“俗物”,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他还重点写心境,对人生、对仕途透悟的心境。比如诗文中常常出现的意象,“青松”、“秋菊”、“孤云”、“飞鸟”等都太平常,他们是客观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

  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透过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高于世人之情。日常生活中平常的“饮酒”、“菊花”和“孤云”,在陶渊明的笔下都形成了新的独特的意象。

  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如刘伶嗜酒放诞,阮籍醉酒佯狂,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酒酣胸胆尚开张 ”,唐寅“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时至今日,以酒排解愁怀、郁积,仍是我国乃至东方文学中人物描写的重要艺术手法。

  菊花,陶渊明爱菊,赏菊,咏菊,常以菊自况,甚至家里还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他将菊花和酒结成一体,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促成精神的升华。如《饮酒?七》中:“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让人尊他为九月菊花之花神,他几乎使菊花成了自己的化身,成为我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独特意象,菊花也因而成为我国文人骚客笔下水墨丹青的“四君子”之一。

  孤云,陶渊明的一生都是孤独的。他那“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的诗句,就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孤云又成了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在诗书画作中表达孤寂心声的重要意象。

  三、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的诗是情、景、理的统一,既富有意境,又有情趣、理趣。诗人常将自己的感情,人生理想融化在各种景物中,在形神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使物象达到人格化的境界,富含有深厚的理趣。如苏东坡所说的:“初视如散缓,熟视之有奇趣。”(《冷斋夜话》),其中将情、景、理融为一体,不仅是以景悦人,以情感人,还以理警人,给读者丰富深刻的审美感受。又如《归园田居五首》第一首:“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以简单的笔墨勾画出了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使整个画面悠邈、虚淡、静穆、平和。陶渊明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樊笼”的对立面,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结尾句中的“自然”既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自然的生活。平凡的事物一旦摄入他的笔下,便融入了他浓郁的主观色彩,使之成为“人化的自然”。在这里,诗人那不愿同流合污的志趣与情操给自然平添了生气,是个性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四、平淡中见警策

  陶渊明的诗是自然平淡与醇美浑厚的统一,既平淡自然,又醇厚有味。这一艺术特点和他自身的生活经历、个性、心境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使他养成了恬静的性格。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虽然“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将这些平淡的内容和感受抒写出来,“胸中自然流出,毫无雕琢痕迹”。陶渊明的诗“淡”却不是寡淡,枯淡;是有韵味,有情趣的淡。他的诗极少用夸张藻饰,且极少用典,用的是简洁质朴的农家话,写的是农家寒士日常生活。前人诗中少见的“桑”、“麻”、“鸡”、“狗”、“豆苗”、“杂草”等一入他的诗,便显得诗味浓厚。这种淡可以说是平淡中暗含华采,简朴中难藏风韵。正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有技巧,却不露痕迹。

  五、朴素中见绮丽

  陶渊明的诗用语萧散冲淡,但也色彩绚丽。陶诗语言的朴素早有定论,但他的朴素是高度精炼,洗净了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了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有十分敏锐的感受,所以才能够用准确朴实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诗句都是看似“殆无长语”,但是愈是仔细玩味,愈是显的韵味绵长,形象鲜明生动,给人强烈的立体感。

上一篇: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论文下一篇:关于陶渊明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