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陶渊明是东晋的大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菊成癖的文学家,而且陶渊明归隐之后写了很多的饮酒诗,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菊与酒。
说起陶渊明的隐逸,不可避免地就要谈到菊与酒。陶渊明,虽然被推崇为隐逸诗人之宗,但他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归隐的人。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则云:“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海。”一直到秦汉时期的商山四皓把隐逸情怀推向了高峰,到了盛行庄玄之学的魏晋南北朝则渐渐形成了隐逸情结。而陶渊明无疑是这次隐逸洪流中的一朵奇葩。他一生五度出仕,二十九岁时起为州祭酒,再为桓玄军幕,三为刘裕镇军参军,四为刘敬宣建威参军,第五次则在叔父陶夔的推荐下做了彭泽县令。三番五次的出仕,可以看出他并非对出仕没有兴趣,更何况青年时的他也曾“壮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然而四十一岁时他突然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田园。他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质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风、鸟、松、菊、酒、南山等意象都有着不朽的特殊意义,而其中以菊花和酒最为出名,诗人通过对菊花与酒的意象的反复构建,来表达自己高洁的人格理想和自然的思想追求。
陶渊明与菊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东晋的大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菊成癖的文学家。
菊花,是中国的本土花卉。《礼记•月令》就有“菊有黄华”的记录。《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从先秦至魏晋,人们都认为菊花是一种高洁的花草,吃了可以长寿。汉代应邵的《风俗通义》上记载,河南有个叫甘谷的地方,溪水的上游有很多菊花,山谷中的人家因为长期喝这种受到菊花滋养的溪水,而大多长寿,长者期颐(一百余岁),少者耄耋(八九十岁)。西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记载汉朝宫中吃菊花酒的习俗:“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魏文帝曹丕为了表达对大臣钟繇赏识,还派专人给钟繇送去一束菊花。可见在东晋以前,人们就有赏菊、食菊的习惯。
至于爱菊颂菊成痴,则是从陶渊明开始的。他的《九日闲居》、《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饮酒》其五、其七、《归去来兮辞》等多首诗歌,都写到了菊花。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先生,采菊,食菊,赏菊,咏菊,颂菊,与菊为伴,他的写菊诗常常是物我合一。他在他的庭院中种植着菊花,“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他甚至给他的小女儿也取名为爱菊。每有闲暇,就坐青松之下,饮酒赏菊,一有苦恼,就入菊圃,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忘却人间的焦虑。他虽不是把菊花用入诗歌的第一人,但却用他的风骨为菊花新增了一种清新隐逸之气、高风亮节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