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

2018-07-21陶渊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不错,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被按门第区别,豪门士族控制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那也是一个天下才子被压抑的时代,士族通过其权力来控制国家的人才选举,门第的高低已取代举孝廉成为官吏进身的正途,使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壮志难酬或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余地。然而,那个时代却孕育了一位风流名士——陶渊明

  就如钱锺书所认为的,在《五柳先生传》中,“不”字为一篇眼目。从那九个以活泼灵巧的文字贯穿起来的“不”字,我看到了陶渊明和他轻灵飘逸的个性。“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不用“我”交代姓名籍贯和一生事迹的无限风光,而托名于屋旁的五棵柳树,显示了他一反“门阀制度”的脱俗。他总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因为他心静气闲,对名利毫无追求。他喜好读书,而且是随性的,所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性嗜酒”,但“家贫不能常得”,一旦有机会痛饮,他便率真豪放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不因贫夺志,所以尽管“环堵萧然,不敝风日”,他还“常著文章自娱”,进而培养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种卓尔不群的性格。

  读了《五柳先生传》,我扪心叩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声势显赫的官位?是功名利禄的荣耀?还是花花绿绿的钞票?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张白纸,你会用思维的笔画上什么呢?是用粗肥瘦短的线条堆砌成七零八乱、不带任何意义的自定义式抽象画?还是什么也不画,把笔搁在一旁坦坦荡荡地说:“让它空白吧!”

上一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释义下一篇:陶渊明为何要写《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