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陶渊明《桃花源记》学点写作知识

2018-07-21陶渊明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精选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仅仅320个字,就描绘出一幅自然环境优美迷人、人们生活环境和谐安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劳作,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幸福美满的“世外桃源”场景,引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对山清水秀的农家生活无限憧憬与向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以此文为例,借机向学生传达一些写作知识,岂不妙哉?

  一、简约的语言

  文章开头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短短19个字,就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接着,仅用一百余字就勾画出桃花源的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从园中的土地、房舍、男女老少的穿衣打扮,一直写到他们的精神状态,可谓次序井然、层层深入,没有一句冗余的话。第三自然段叙述了桃源人与渔人的见面问答,“具答之”3个字高度概括了对话和交往的经过,何以简洁明了?因为文章一、二段已经非常明确地介绍了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偶然进入桃花源的经过。此时,如果将桃源人与渔人对话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写出来,语言文字明显啰唆。

  渔人在走出桃花源后,竟向太守禀报了他的发现。如果按照常规写作思路,这里太守和渔人之间应该有一段对话。而作者并未如此陈述,只以“见太守,说如此”6个字,就将渔人和太守之间的对话全程交代出来。如此写来,文章就显得言简意赅,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裁剪功力和驾驭能力。

  在陶渊明的这篇散文中,他将蕴含着丰富内容的优美画面,巧妙地融入简约文笔之中,着实令人佩服。我想在叙事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交给学生善于运用适度的空白,用精当的代词去替代前文已经交代的内容,留给读者广阔的解读空间。这样,整篇文章就显得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同时增加了作品空灵隽永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陶渊明与他的散文下一篇:秦观《画堂春·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