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考点归纳

2018-07-18滕王阁序

  导语: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创作背景/《滕王阁序》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两句诗,意思是: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其中流露出来的既有少年的凌云壮志,又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可以用它来形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要有凌云壮志,认为怀才不遇,一个基本的条件是你必须有“才”,是个“才子”。王勃就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诗人。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就是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思路十分流畅,其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英勇豪迈。王勃既然有这样的才能,志向自然高远。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他曾上书右丞相刘祥道,请求推荐自己。其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的话。这里的“气”其实就是不凡的志向。成为经天纬地的大人物,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少年王勃的追求目标。

  然而却时时处处因才高而遭他人嫉妒,他的仕途充满坎坷和危机。唐高宗麟德三年(666),他经刘祥道推荐,参加了制科考试。虽然对策非常完美,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朝散郎”的闲职。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他为沛府修撰,其实是想利用王勃的文才为自己歌功颂德。在此期间,由于写了一篇讽刺当时宫廷斗鸡的《檄周王鸡》的开玩笑的文章,得罪了唐高宗,被赶出了沛王府。经受仕途的这一番挫折,王勃一度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去蜀游历,放纵诗酒,文名因此大振。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底至次年初,王勃从蜀地返长安参加科选。其友凌季夫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在此任内,因藏匿官奴罪犯曹达,不久又因为担心走漏风声将其杀死。因此犯下死罪。后虽得赦免,但连累其父,被贬为交趾县令,远放到南方的蛮荒之地。

  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要从南昌府经过。在南昌逗留期间,正赶上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举行盛会,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展示预先写好的一篇《滕王阁序》,又假惺惺地让别人先写,其他文人碍于都督的面子,都不肯贸然下笔。只有王勃没有推辞。王勃为什么要写《滕王阁序》,除了想借此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文才,让人家了解自己不凡的志向外,恐怕还有相当大的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的成分。

上一篇:《滕王阁序》写作特点下一篇:《滕王阁序》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