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是唐诗中第一等的名篇。此诗为当时的梨园乐工广为传唱,纳入乐府三叠而成为“阳关曲”,被后人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黄生《增订唐诗摘抄》卷四、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四等)。然而从字面上看,此诗实在平平,前两句写送别时的节物风光,平平;后两句表达送别之意,也平平。
那么,此诗何以有千古久唱不衰的魅力呢?我们以为,主要得益于诗人“遥想”的笔法。
《送元二使安西》诗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一些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的解释是:“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这样的解释,是一般性散文的思路,以散文思路来解读诗歌,是不可能真实反映王维的至赤深情,不可能体会诗中的高妙意境。如果其诗意就这样浅显直白,本诗就毫无新意可言,与此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什么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了。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读?如何解读才能透析其中妙处?笔者以为,关键在对于三四两句的体会上。送别是古人最珍重、也最隆重的形式,《送元二使安西》诗仅摄取“劝酒”的一个镜头、一刹那瞬间,而寄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首先要理解的是友人所去之处,不是帝京大都的西安,也不是富庶繁荣的扬州益州,而是安西,是猎火旌旗的安西。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特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安西,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为界线,关外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关内则属于大唐领土。王维所处的年代,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