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是边塞诗人吗

2018-07-16王之涣

  每当人们吟起《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自然想起了王之涣。眼前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优雅地立于高台之上,襟怀豪放,尽情放歌。这两首诗名气大得惊人,前一首,是被称作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后一首,被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之为绝句之最。其流传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不言而喻,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运城市新绛县),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尤以边塞诗引人入胜。“歌从军,吟出塞",反映 “关山明月之思”是其独特的风格。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氏,属中下层官僚家庭。后魏绛州刺史王隆是其先祖,祖父王表为瀛州文安县令,父亲王昱曾任鸿胪主簿、浚仪县令。王之涣从小聪明过人,唐人靳能(河南府永宁县尉)为其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中赞:“么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义之奧”。

永济市鹳雀楼的王之涣塑像

  青年时代的王之涣喜与五陵少年①交游,饮酒骑射,击剑悲歌,好侠使性,颇有豪爽风度。中年时始发愤从文,刻苦写作,很快便以文学著称。但是,仕途却一直不顺,从未考中进士,只以四门学生②的身份充任县吏。后来以门子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门子就是在官衙中侍侯官员的差役,而主簿是掌管文书的佐吏,其实就是一个级别为从七品下的小官员。王之涣任衡水主簿时,父母均已去世。因为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因此得到了衡水县令李涤的特别赏识,将年仅18岁且“性含谦顺、德蕴贤和”的三女儿许配给已经35岁的王之涣。但是,终因生性爽直,不愿曲意逢迎,不断遭人嫉陷,难以立足官场,39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

  “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就这样,王之涣或居家闲散,或远游塞外,过了十五年自由的生活。期间,亲朋好友不断劝他入仕,唐天宝元年(742) ,王之涣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县尉在县令之下,其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就是一个负责执行办事的小官员。可是,任职不久,王之涣身患重病,于同年2月14日去世,享年55岁。

上一篇:王之涣写的边塞诗下一篇:王之涣的边塞诗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