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文天祥与临武罗氏祖先的渊源

2018-07-20文天祥

  引导语:文天祥是宋末的民族英雄,他与临武罗氏祖先有何渊源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与学习相关的信息。

  只要对中国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南宋时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精神光照千秋,受人景仰;他的事迹惊天动地,可歌可泣。

  虽然他一生的足迹都没有踏上湘南的土地,然而他和临武却有着一段真实的渊源,这段隐秘的历史在众多的古籍史书里都查不到,只有在乡村的宗谱里有零星的记载,其中的前因后果还要慢慢说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自号文山,出生于1236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六月六日),于1283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公历一月九日)在北京英勇就义,江西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

  吉安,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

  书写了"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传奇佳话,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之美称。

  文天祥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对他管教甚严,所以他在家庭的影响下,童年时期就读书勤奋,志向宏大,非常仰慕英雄人物,尤其爱读忠臣传。当他还在县学求学时,有一次父亲带着他来到吉州学宫参观,看到欧阳修,杨邦义,胡铨这三位先贤的画像庄严的陈列在那里,接受人们的景仰,让他感到十分敬佩。因为这三位都是本乡本土的吉州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文天祥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回去以后,他读书更努力了,公元1255年,参加乡试,获得第一,年仅十九岁。两年后,在临安的殿试中,他的文章一挥而就,字字珠玑,连理宗皇帝看了都连连称赞,钦点他成为状元,名震天下,时年二十一岁。在中国古代漫长的科举史上,诞生过十几万个进士,数百位状元,文天祥以他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书法、文学功底,崇高的气节,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被后人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只是文天祥所处的那个年代,国家动荡,奸臣当道,他数度受到排挤,虽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连皇帝和朝廷众臣们都被强大的侵略者吓破了胆,只会一味的妥协忍让,南宋政权偏安临安城,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

  长江以北的大好河山尽数被来自草原的蒙古鞑子侵占,贪婪的蒙古人还把目光瞄向了长江以南的千里沃野,一心要把南宋消灭,经常派出大军攻城掠地,烧杀淫掳,无恶不做,南宋军队节节败退,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

  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文天祥将自己家产变卖,组织义军抗击蒙古铁骑。

  德佑元年(1275),当时已经是右丞相的文天祥闻蒙古军队南下,于是他在赣州率领义军保卫临安。后转战苏浙闽粤各地,坚持斗争。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带着部队回到了江西老家吉安的秀川村,将帅营立于秀川山中,指挥军队与蒙古人英勇战斗,收复州县多处。

  秀川村民箪食壶浆,喜迎王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力支援文丞相的部队,后来秀川村的乡亲为了纪念文天祥,遂改村名为帅下。

  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蒙古人建立元朝,蒙古人对汉族的统治极其残酷,当时的秀川村人怕元朝追究援文(文天祥)抗元之罪,引起报复。就经过一番议论将帅下改成楼下,因为秀川村的后龙山上曾建造过一座书楼,据说楼内藏有古书七千多册,供读书人参阅之需,而秀川村就在山下,改名楼下既能避嫌又具有怀古之意。

  等到两百多年后,人们又感觉楼下这个名称不如意,又提议更改,认为村前的土堆酷似印星,风水先生将这视为出文武官员的像征,就改名为印冈,这样既寓吉祥献瑞之意,又蓄展望未来之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秀川因其山川秀丽而得名,今属吉安市吉水县阜田镇(原属吉安县),位于县境的西北角,吉安吉水两县交界之地,因七十年代吉水县将与秀川相连的狭长田洞修做双山水库后,每当春季涨水时村里的稻田就全部被淹没,无法生产,连村子前排的房屋也浸水数尺,后来经过数年的争执,由两县研究决定将秀川划归吉水县阜田镇(当时还是乡)管辖,现在秀川被称做汽下。

  这里是典型的丘陵间的小盆地地形,土地平坦肥沃,植物繁茂。至宋朝中叶时,人文鼎盛,科甲蝉联,英才辈出,计有进士20人、举人9人、 秀才5人,国学生3人,总共达37人之多。到明朝时,由秀川村派下的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著名理学家,地图学家)更是高中明朝嘉靖八年已丑科状元,鳌头受封,光耀门楣。

  与秀川同祖同宗的东塘和马冻也各出了一名状元,时称三元鼎立,天下人无不称赞。

  江西不仅是我们湘南的邻居,更是许多名门望族的发祥地,临武很多姓氏都是从江西迁徙过来的,比如太和王氏,小湾唐氏,邝家邝氏,元富李氏,下洞刘氏,花塘石氏,不胜枚举。

  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从江西庐陵秀川村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他自幼好学矢志,博通经史,却因壮年功名不顺,便来到湖南以教书为业,后定居在临武县县衙东侧(现称为东门)。到了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他终于中得制举,授将仕郎(古代官职),奉檄执掌县学主学。同年六月,多年未孕的妻子李氏为他生下第一个儿子,他这年已经三十七岁,真是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这位青年人名叫梦丑,字首仁,号幼通,他就是临武罗氏的开基始祖。

  梦丑公总共生了四子,长子代元,次子菊旺,三子菊轩,四子菊通。经过七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已经传至第三十代,(临武罗氏的通用辈份为:梦菊希义国,逢如似存思。朝廷文显贵,世代本宗昌,一基开万方,名才魁六合)子孙已经有近万人之多,从东门分支出去的慕冲,老百善,京里,上官庄,斜江,二八,柳塘,鳌背,新老铁坑,水流泵等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村庄遍布在临武的各个角落。临武罗氏历来无论经商或从政都有不少出类拨萃者,他们与其他姓氏在临武这片土地上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虽然文天祥早已消逝在历史烟云里,但他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却被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特别是他的那首著名的诗歌的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广为传颂,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的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千百万英勇的中华儿女在他的感召下,拿起武器与侵略者殊死搏斗。

  他用自己的一身正气铸就了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天地间,巍巍的青山是他坚硬的骨头,宁可粉碎也不低头屈服;汹涌的河流是他沸腾的热血,流淌着对故国山河,同胞的无限热爱。

  文天祥不仅是状元丞相,更是真男人大丈夫也,大哉壮哉,魂兮归来。

 

上一篇:文天祥及“宋末三杰”下一篇:吉安历史名人-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