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与宋元崖门海战

2018-07-20文天祥

  引导语:文天祥《过零丁洋》是一首经典的爱国诗,大家一起来学习关于《过零丁洋》的故事

  来到崖门古战场,在《过零丁洋》诗碑墙前凭吊,重温文天祥这首中国诗歌中的精华之作、经典之作、不朽之作,振奋爱国主义精神。这首深入人心、传诵古今的好诗,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相信大家已经背熟了,但站在古战场——这首诗产生的地方,理解必定更加深刻,因为这首诗就是崖门海战历史事件的一部分。

  现在将历史镜头推移到728年前——

  元军分兵两路,正扑向崖山的南宋行朝。由主帅张弘范统率的舰队从沿海追来,押着被俘虏的南宋丞相文天祥,1279年2月18日从今汕头的潮阳港出发,25日才到达崖山。当舰队24日经过珠江口零丁洋时,文天祥感慨万千,他浮想起自己轰轰烈烈的经历、回想到几年来不屈的抗元,想到以死报国的结局,这首七律诗《过零丁洋》就一冲而出。“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经书,指孔孟忠君爱国之道。古代以经义选拔人才,叫明经。文天祥是今江西吉安县人,20岁就考上了进士,宋理宗皇帝殿试定为第一,为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由于文天祥后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后人赞誉为“状元中的状元”,在历代状元中,是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遭逢”指有际遇皇帝的意思。由于当时奸臣贾似道当权,文天祥被贬而无所作为,但当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进犯,长江沿线告急时,他因受朝廷恩典,深有感慨,流着泪说:“享用人家的东西而得快乐,应为人家担忧;吃了人家的供养,应为人家去死。”于是变卖家财充当军费,招募一万多人,要保卫京城临安(今杭州),后被派到外围去抗击元军。不久又封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谈判中被元方拘留,押解去元朝大都(今北京市),途经镇江,在船工帮助下逃脱,几经艰辛转到福州。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即南宋京城被元军攻陷、皇帝皇太后被掳去的前两个月,益王和母亲(慈元庙供的杨太后)、异母弟广王赵由昺和一批文臣武将,出临安逃到今浙江温州,后转至福建的福州。6月14日(五月初一),8岁的赵昰在福州登皇位,年号景炎;“三忠”的张世杰任枢密副使,陆秀夫任直学士,文天祥任右丞相。文天祥要求出外招兵,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组织抗元队伍。

上一篇: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和背后的悲伤下一篇:文天祥《过零丁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