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安顿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因误会和谣言,文天祥一行又不得不从真州逃亡,过扬州、高邮、泰州,于三月二十四日到达通州(今江苏南通),至此他们才算真正脱离了危险。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文天祥镇江脱险,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您继续访问(www.010zaixian.com/wenxue)。
状元出身的文天祥,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从宝祐四年(1256年)考上状元走上仕途,直到咸淳十年(1274年),经过近二十年的起起落落,他还只是一个不大的地方官———赣州知州。当时的南宋政权已风雨飘摇,气数将尽,而把持朝廷的重臣是一些唯利是图、贪生怕死、屈膝投降的贾似道之流。
也就是在当年(咸淳十年)六月,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发布平宋诏书,随后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在攻破湖北襄阳后顺汉水,沿长江一路势如破竹,直杀到江苏常州、苏州一带,逼近京城临安。此时度宗皇帝已死,四岁的恭帝即位,权力落在太皇太后谢道清手里。危急之时,朝廷乱作一团,毫无御敌之策,只想一味退让乞和。
在内忧外患、大厦即将倾覆之际,身处江西赣南的文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十三,同时接到朝廷的两道诏书,一是太皇太后谢道清下的《哀痛诏》,命全国各地起兵勤王;一是下达给他本人的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朝廷勤王诏书下达各地,然而起兵响应者寥寥,真是“干戈寥落四周星”。
国家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文天祥积极筹划勤王起兵之事,招募了以赣州和家乡吉州(今江西吉安)为主的义兵共三万人。他率领勤王军几经波折于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底才到达临安,并迅速派兵开赴前线抗元。
随着常州、苏州、余杭独松关失守,于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元军三路大军在临安北郊皋亭山会师,距临安不到三十里。太皇太后谢氏不采纳文天祥的救亡抗战建议,一心只想乞降议和保留赵氏宗室,已丧失了民族大义,忘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忠勇之士,派人到元军大营送上传国玉玺和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