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清官文天祥的故事

2018-07-20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曾驻今杭州众安桥。理宗宝佑四年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即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今浙江杭州)被围,南宋朝廷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几乎全成汉奸。太皇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时被扣留,不久就向蒙古投降。而文天祥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是“宋末三杰”之一。

  文天祥从政后,就以勤政廉洁为百姓称颂。景定四年(1263),他到瑞州(今江西高安)出任知州时,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安定社会秩序,营造宽惠廉洁的政治环境。但对目无法纪和残害百姓的地痞恶霸却毫不手软并予以严惩。民间曾流传有“文大人巧破盗布案”、“瑞州除刘虎”等传说。他还修复和重建了三贤堂、碧落堂、翠微亭、竹庵、野人庐、松风亭等名胜古迹和园林建筑,被人们称为治理瑞州的一大功绩,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南宋德祐元年(1275),元军渡过长江占领鄂州时,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疾速起兵。但当时各地守将大多已无抗元决心,一时无人响应。在此国家存亡紧急关头,文天祥挺身而出招募义军,决心舍命救国,还在战袍上绣了“拼命文天祥”五字。又在家中清理家产,把田契、房契及母亲妻子的首饰等全部变卖并捐献,作为急需粮饷。此举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不久他就在江西组织一支万余人义军,开赴临安。为挽救国家危亡,以“英雄未肯死前休”的气概进行了百折不饶的苦斗,他的忠贞气节和爱国精神为一代又一代人敬仰,历久不衰。

上一篇:爱国诗人文天祥京城卖"宝"应考下一篇:文天祥《闻季万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