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8复习教案设计

2020-04-25文学体裁

  第八节 做题具体指导

1.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等。

  修辞方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在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结构技巧: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其他写作技巧:例如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而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5.强化书面表达

  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形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就可能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有悖自己的思想。当语言表达成为思想的瓶颈时,哪怕你有再高明的见解,也只能用“茶壶里煮饺子”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虽然这种训练可能会招来“程式化”、“套路化”的讥讽,但是,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既然如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 、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三、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

  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 ,构成了一幅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 词,但却 。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上一篇:板报制作的教案设计下一篇:怎样设计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