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 《乡愁》教学设计

2018-07-20乡愁

  《乡愁》是朝鲜族汉语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唯一的一篇现代诗歌,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而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精粹的积淀,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人文教育资源。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作家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五十的多年的诗人,他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诗歌充分地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反衬等修辞手法, 委婉、含蓄地把思念故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地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美好愿望。

  朝鲜族学生,由于缺少对诗歌的广泛接触和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以及相关知识的不足,对“乡愁”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有一定困难,因此,笔者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积累语言、品味意境、体验情感,在互动中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的认识。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的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监控假说)。

  根据上述各方面的实情的分析与理论的借鉴,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兼顾说写,首先从读中体会、读中积累;其次进行佳句仿写与续写结尾训练,至于诗歌种种艺术,只是了解,并不追求深化理解和把握。从此,各种目标与过程设计如下:

上一篇:余光中乡愁的赏析下一篇:乡愁(余光中)诗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