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堂教学设计

2018-07-20乡愁

  《乡愁》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乡愁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内容请访问(www.010zaixian.com/wenxue)。

  一、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评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听说读品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史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情感导入──→2、自读质疑,整体感知──→3、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4、点拔释疑 ,拓展延伸 ──→ 5、深思成作,展示结果

  二、教学流程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一)创设情景,情感导入

  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讲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四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到了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2、课下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那么,要读好一首诗,大家根据学诗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语速,节奏,轻重音。)

  通过课前的阅读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4、看大屏幕FLASH动画,情境朗读。

  (三)合作探究,品味研读。(大屏幕出示讨论题)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学生六人为一小组完成,然后在班内交流 )

  (四)点拨释疑 ,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质疑学生思考回答.

  作者都写了哪些愁?是怎样写的?你觉的诗人写诗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以明确,以表扬鼓励为主,指导为重。

  2.出示席慕容的《乡愁》进行对比阅读。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五)深思成作,挥洒诗情。

  小练笔

  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六)小结

  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崇高的情感。(点击鼠标,音乐响起)(生朗读)

上一篇:席慕容《乡愁》读后感下一篇:《乡愁》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