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小石潭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以下是小石潭的特征,随小编来看一下吧。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1. 偏。
小石潭位于什么地方?文中并未说明,但从“行”“隔”“闻”“伐”“取”等动词,可见小石潭掩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处,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一块净土,一块佛地。这也是作者对小石潭“一见倾心”的原因之一。
2.石。
因为“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所以称之为小“石”潭。这么小的石潭,石头却“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可谓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正可谓“小景大世界,水清如心静”。也正因为是小“石”潭,所以作者“闻水声”才会“如鸣佩环,心乐之”,作者感到的不再是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这里有久违的天籁之音。
3.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表现了小石潭之清洌;“如鸣佩环”,表现了小石潭之清静;“隔篁竹”“伐竹取道”,表现了小石潭之清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表现了小石潭之清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表现小石潭之冷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小石潭之凄清。
4.活。
这样一汪潭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群鱼嬉戏其中,自然不是一潭死水,她有清幽幽的源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弯曲的溪流,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这种曲线也许是一种忧郁的象征;而“不可知其源”使源头给人以神秘之感。
综上所述,作者条理清晰,移步换景,抓住小石潭“偏”“石”“清”“活”的特点,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展示给读者一种“高洁,幽邃,澄鲜,凄清”的艺术美,让读者获得了奇妙的艺术享受。
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方清澈,清幽的小石潭,对喜爱赏玩山水的文人来说,是难觅的绝佳去处,可作者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原因在于他被贬的政治处境和心境。柳宗元因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于邵州刺史,行未半途,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真是雪上加霜。“远在江湖励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面对永州的奇山丽水和如此之清的小石潭,柳宗元却摆脱不了内心的凄凉,始终解不开孤寂的心结。这过于清冷的环境反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最终成就了这篇千古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