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秧歌》小说的最受欢迎的是什么

2018-07-22小说

  依托真实历史讲述红色故事,以大秧歌为载体传播胶东文化精髓

  昨天早上8点,夏仁胜在他工作室的楼下一边打电话一边等记者采访。电话那头,一位莱阳老乡与他聊的正是前一天晚上登上电视大荧幕的电视剧《大秧歌》。“从昨天晚上播出开始一直到现在,我这电话就没断过。”夏仁胜见到记者后放下电话说。

  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网民反馈以及亲友祝贺,作为热血传奇剧《大秧歌》的原著,夏仁胜说自己反而很淡定,因为他心里有底儿———《大秧歌》内容的真实、真诚,制作的精良、用心,给了他十足的底气。

  六年写就64万字长篇巨制

  “听风过,看云火,壮志如昨;爱担得,恨担得,才算活过。山河破,兴邦国,奋勇抗倭;血流得,命拼得,才算活过。”10月26日晚黄金档,随着一曲热血澎湃《大秧歌序曲》的唱响,电视剧《大秧歌》正式登上江苏卫视和天津卫视荧幕。两句歌词看似简单,却概括了整部剧的故事精髓,也展现了这部64万字长篇小说的恢弘气势。宝剑锋从磨砺出。夏仁胜说,《大秧歌》电视剧的剧本和小说历经六年时间才终于敲响“定音锤”,这中间波折不断、困难重重。2009年,研究海阳大秧歌十余载的夏仁胜产生了最初的创作灵感———从大秧歌入手,结合海阳当地地雷战、许世友抗战等故事,反映当年抗日岁月和抗战精神。在广泛搜集海阳当地抗日故事和典型的基础上,夏仁胜于2011年写成《大秧歌》第一稿。“但当时我们认识到,第一稿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海阳地区的抗日故事,没有很好地反映整个烟台乃至整个胶东的红色文化。”夏仁胜说,于是自2012年起,一场工程浩大的扩展工作正式开始。

  2013年,《大秧歌》剧本新版本形成雏形;2014年3月份之后的5个月时间里,夏仁胜足不出户,在剧本的基础上,完成了64万字的长篇小说,也就是我们今天在各大书店里看到的《大秧歌》一书。

上一篇:《小王子》小说与电影结局有什么不同下一篇:《大秧歌》小说电视剧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