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及其小说《为奴隶的母亲》

2018-07-22小说

  【人物简介】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曾任执行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政府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

  典妻:中国封建社会“无我”文化的怪胎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文化解读

  摘要:文章把《为奴隶的母亲》放在中国封建社会 “无我”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考察,指出社会学、政治学视角对文本的误读,并进一步认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

  关键词:《为奴隶的母亲》 典妻 “无我”文化

  一个穷苦妇女,丈夫染上赌博酗酒恶习,儿子春宝又久病在床,一家生活无着,最后,丈夫将她出典给渴望生一个儿子的老秀才。三年里,她给地主秀才生下了儿子秋宝,虽然老秀才对她不错,但秀才大娘子不容她的存在,三年期满,她不得不离开秋宝回家。但当她回到依然难改恶习的丈夫身边时,她发现,当初典身换回的一百元大洋丝毫没有改变家里的贫穷状况,春宝已经奄奄一息……这是柔石以上世纪二十年代浙东农村为背景,在《为奴隶的母亲》里,为读者描写的一出人间悲剧。作品发表后,获得了包括鲁迅和罗曼·罗兰在内的众多作家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人们普遍认为作品深刻地提示了农村妇女“深受经济剥削和超经济的精神虐待”的双重悲剧命运。后来的论者也多认为小说主人公春宝娘的悲剧是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欺压下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命运的缩影,作品的主题是控诉阶级压迫以及典妻制度对农村妇女的残酷压榨。

上一篇:叶圣陶及其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下一篇:沈从文的小说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