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人是一种志业

2018-07-13席慕容

  导语:“孤独少年时,诗给了我一种拯救;在我生命中途,诗给了我很多安静的时刻,让我整理自己的生命;现在,诗教我的是,试试看,也许历史可以在我们的诗里重新活起来。”通过诗,她不但找到了原乡,更找到了自己。

  68岁的席慕蓉并没有想到,自己竟影响了几代人。

  2011年,她在内地做了很多次演讲,从上海作协到复旦大学,从“诗教我的事”到“原乡和我的创作”,从容纳40人的小会议室到容纳400人的大报告厅,席慕蓉受到自60后至90后的夹道欢迎。

  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开始前3小时,会场就已被贴墙而立的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加上临时分会场,共1000多人围观,另有2000多人守着看视频直播。

  《以诗之名》是席慕蓉第七本诗集,离第一本诗集《七里香》的面世已隔了整整30年。

  时过境迁,恩爱成灰,与原乡的情缘……提及这些,席慕蓉数度哽咽,年近古稀的她像小女孩儿一样,边抹眼泪边自嘲:“我说过我要成熟的。”但她没忍住,心里那个最真的自己又跑了出来。

  汪洋大海上的一捆浮木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年轻时,席慕蓉就爱读《古诗十九首》,现在想想,“相思离乱”的种子,其实伴随了她一生。

  “10年前我觉得自己写的都是‘思君令人老’,后来发现都在‘岁月忽已晚’里;我慌乱无知地错过了我的人生,还要继续错过,怎么办?只好写诗来弥补。”

  这种情愫与很小就开始辗转他乡不无关系。1943年,席慕蓉生于抗战末期的重庆城郊。“那时,年轻的父母离开故乡内蒙古,在遥远的南方把孩子生下,尽所有努力在乱世里给我们一个安定的童年。”

上一篇:席慕蓉《青春之一》赏析下一篇:席慕蓉诗选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