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练习答案

2020-11-14辛弃疾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练习答案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练习题

  1. 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①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2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2.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本篇为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也抒写了老大无成迟暮之悲。“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三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深沉悲慨的基调。面对眼前离别的酒宴,词人思绪万千,觉得兴致趣味消减,开始担心害怕匆匆飞逝的流年。词中并未点破词人所忧闷的事情,但从“老来”二字,可见端倪。辛弃疾写本词时,正值壮年,却以老迈自居,为何?联系当时的局势,就可理解。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本是大材小用,而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生,眼看北伐遥遥无期,词人担心自己老了,再也没有报国的机会,于是直言“老来”,而又“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此时已到了中秋之日,而友人又要离去,再加上自己身处政治逆境中,怎能不觉悲凉愁闷?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流水也无情全不顾人感受,和西风一道只管送你的归船。“都不管”和“只管”二词,一语双关,既是责怪流水与西风的`无情,又暗示范倅离任是因朝中恶势力当道。末二句笔锋陡转,转为温馨平和的场面,好在你回去便可吃莼菜鲈鱼,中秋夜和儿女一同欢聚灯前。此句为词人对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的想象。

  下片写别后情景,以浪漫的想象,设想友人将有美好前程,也抒写了词人愁肠病酒、报国无门的苦闷。

  全篇章法起伏跌宕,风格沉郁顿挫。、

  拓展阅读:辛弃疾生平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辛弃疾自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从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6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

  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练习答案】相关文章:

1.辛弃疾《木兰花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2.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3.《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原文阅读及答案

4.辛弃疾宋词《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赏析

5.宋词三百首·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赏析

6.《宋史·辛弃疾列传》的练习及答案

7.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古诗翻译赏析

8.辛弃疾 木兰花慢

上一篇:文天祥 读后感600字下一篇:辛弃疾宋词《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