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这年头活着不易》赏析

2018-07-21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活象只羽毛浸瘪了的鸟,

  我心想,她定觉得蹊跷,

  在这大雨天单身走远道,

  倒来没来头的问桂花今年香不香。

  “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

  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

  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

  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

  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西湖,九月

  ①写于1925年9月,初载同年10月21日《晨报副刊》,署名鹤。细细品味徐志摩的这首诗歌——“戏剧体”的叙事诗,我们能不能发现这首诗歌之叙事结构和表层的后面,蕴含或镶嵌着的一个“原型”象征结构?所谓“原型”,是西方“神话—原型”批评学派常使用的中心术语,或叫“神话原型”。通俗一些并范围扩大一点讲,是指在文学作品中较典型的,反复使用或出现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结构——可以是远古神话模式的再现或流变,也可以是因为作家诗人经常使用而约定俗成形成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或意象组合结构。

  徐志摩的这首《“这年头活着不易”》,其“原型”的存在也是不难发现的。读这首诗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崔护的佳作《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心再寻“人面”,但却人去花依旧、睹物伤情,只能空余愁怅。这种“怀抱某种美好理想去专程追寻某物却不见而只能空余愁怅”的叙述结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反复出现的,差不多已成为一种原型了。

上一篇:关于徐志摩的《海韵》下一篇:徐志摩名作欣赏《再不见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