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晏殊词中的理性光芒

2018-07-13晏殊

  晏殊作为“花间词”的代表人物,他一改唐代把词大多作为反映爱情相思之类题材的传统,继承了晚唐词成熟的方面,使词成为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的真实情感,打破了词在唐代文人眼里不登大雅之堂的状况。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分析晏殊词中的理性光芒,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分析晏殊词中的理性光芒

  晏殊,字同叔,谥元献,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初期,且仕途顺畅,官至宰相,一生富贵,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欧阳修这样的诗句可以算得上是对晏殊生活的真实写照。晏殊作为生活在承平气象中的太平宰相,善长诗词尤工小令,就思想内容而论,因囿于贵族生活,多祝颂酬答之词,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长于即景抒情的小词,亦多取离情别绪、花酒歌愁一类的传统题材。因此人们认为官高位显的晏殊,不过是在词中“无病呻吟”。就艺术性而言,传世词集《珠玉集》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富有情韵和意境。风格正如集子之名“珠玉”二字。实际上,人们对晏殊词的评价往往忽略了晏殊词独特的艺术价值。从晏殊词作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令人沉思的理性光芒。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这是一首深秋怀远之作,气象阔大。词中的景物与离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槛菊、幽兰,本是美好芬芳之物,此时却与离人同愁同泣。双飞的燕子衬托出形只影单的离人;撩人的月色,不懂得离别的“恨苦”,固执地整夜地照着无眠的离人。强烈的离愁别恨,使周围所有的客观景物都涂抹上浓烈的主观情绪。下片登楼远眺,水长山阔,书信也无由寄达。离人的愁苦也将无休尽地延续下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则是对此词的另一种理解。该词不单是一首离愁别绪,怀念远人之作。而是可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境界:忍受孤独,耐住寂寞,高瞻远瞩,确定理想的目标。正是晏殊词中表现出的开阔气象,在浓郁的感伤气氛中却有着另一番气象,哀而不伤,积极进取。

上一篇: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下一篇: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