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鉴赏

2020-06-23晏殊

  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晏殊的《蝶恋花》就是其中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殊蝶恋花鉴赏,欢迎阅读。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鉴赏: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实录

  师: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由黄金屋,

  生:书中自有颜如玉,

  师: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

  生:不知道

  师: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讲述晏殊的传奇经历,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

  师:“太平宰相”晏殊,他和所有人一样,也有着这样无奈的人生困惑。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

  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 “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

  (师生共同朗读《蝶恋花》)

  师:读了这首词后,我们似乎看到词的背后站着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

  生:一个很美丽的女子,想自己的丈夫。

  生:是个女子,想的不一定是丈夫,可能是情人。

  师:反正有一点达成共识,词中的主人公是女的。她在想人,为何不是男的?

  生:整首词基调比较感伤,哭哭啼啼的,情绪很忧伤,是男的不太适合。

  师:在古代的乱世,有从军征伐,在所谓的盛世,有徭役摊派,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词最初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上一篇:那一堂课阅读答案下一篇:有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