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剪梅》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一剪梅》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一剪梅》有感1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第一次接触这首诗,不是看,不是读,是听,听得是邓丽君的演唱。邓丽君完美的嗓音,配上她富有感情的演唱,让我看到,江水旁,阁楼上,眠床上,躺着思念远人的李清照。
词的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这首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体现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感情笃深却又相隔两地、不能相见的状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或许今日之你我,还未体会过恋人异地之苦,那愿你永不经历。若你已经经历,无论结果好坏,终将是过去,不妨将之视之“先苦后甜”的苦。
读《一剪梅》有感2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叶凋零,雁回月满,凉意初透,梦里多愁。此时,迎来了难舍难分、思念尤浓的离别时刻。她轻轻上了小船,独身一人静静望向他离开的远方,难解心中忧愁,难忘与他相聚的平淡而美好的日子。愁绪与思念像丝带和流水缠绵在她心中,她望向天空,那充满相思的盈月,仿佛寄托着对他的牵挂与期盼。虽隔千山万水,异居两地,但这同一明月,暗暗诉说着是同一种相思,接连着这头的她和那头的丈夫。
小舟依旧缓缓向前,划起阵阵波纹,月满星空,唯独她只身一人,那孤独的身影,满是愁绪的眉头像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水纹,接连不断,思绪万千。那留不住的丈夫离去的身影,究竟见了多少轮明月、望见多少船只漂浮,才能等到下一次跟他相聚呢?花自飘零,零落无数愁;水自漂流,流走往日情。昔日容貌慢慢消逝,娇颜不再,留下的是人比黄花瘦的身影和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奈,深闺寒秋独处的.她,怎不叫她愁情满怀?
可能她这时脑海中浮现出昔日与丈夫双双泛舟嬉笑游玩,而如今独上兰舟,她望眼欲穿如胶似漆地思念洒满心中,惦念丈夫的一封锦书,真可谓“家书抵万金”,或许能稍稍融化掉她的满腔闲愁。“此刻的他在干什么呢?是否一样地在想念着我?还有多久才能再和他一起赏花品茶呢?”无数疑惑可能铺满她的内心,无法和丈夫同享共度这青春年华,以及那颗愁绪万千无法排解的心灵恐怕正如这寒秋,沁凉如水。
很难想象更难体会到新婚不久就独守空房的那份闲苦和相思愁。刚下眉间,转而在心头萦绕。一个女子是有多么深情才做得到无时无刻都在思念你,期盼你的归来啊!只有发自内心的真爱和深爱才能够达到的相思境界吧。况且,哪有两个人能够每时每刻地在一起呢?他们虽不能够面对面地陪伴在对方身边,但他们那份情深似海地爱和海誓山盟的情是永恒地在那里,谁也夺不走扯不断。离别常有,孤独难免,或许这次的离别,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见吧!
他们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的真情无不令人动容和向往,然而分隔两地,无法陪伴着对方,这份闲愁和充满期盼的等待,寄托了多少盼夫早日归来的希冀!朝朝暮暮,年年岁岁,都盼与君共度。
赵明诚,在归途了吗?
【读《一剪梅》有感】相关文章:
1.读《一剪梅》有感
2.读一剪梅有感
4.李清照一剪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