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一:
这首诗是苏轼描写西湖美景的佳作.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当时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这在常人眼里,定会抱怨天气的变化无常,败坏了自己的好兴致.而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读诗人的这首诗,我认为不应当只从写景的层面上来理解,更应该从诗人的内心去探究.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一切变故,处处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它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在 这首诗里,作者已把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把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不管是“晴”也好,“雨”也好,事物总有美好的一面,重要的是你自己以何种心态去看待罢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后感篇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方好,雨亦奇。"便是苏轼给这西湖的一大评价,与友人在船舱中。把酒言欢,共享晴天里的西湖,金光粼粼的波面荡着点点涟漪,衬着远处的垂柳,云雾朦胧的小山刹是好看。不过比起晴天的西湖,我更喜欢的雨中的西湖。
这"奇"便奇在雨中。毛毛细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如西子的薄纱般,笼住了整个西湖。湖面上织起一道雨帘,似乎腾着水汽。从高高的六和塔的塔檐上,到矮矮的雨珠,无声的往下低落,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湖面微微颤抖着。湖中青青的圆圆的荷叶仰望天空荷叶上还缀满了泛着白光的水珠。仔细凝望着它们,便能隐约瞧出荷叶边亭亭玉立的荷花的影子。荷花的几花瓣;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想着蓝色的苍穹。娇艳的荷花在美丽的湖面上,接受着雨水的洗礼。在烟雨中,清高的荷花也倾倒了。
桥上撑着油纸伞的人也放慢了脚步,为这雨中的西湖迷醉。沿着白提,牛毛般细雨扑面而来,在空中不断飞舞,还带着荷花的淡淡清香。放眼望去,天地茫茫,觉得自己也融化在这烟雨蒙蒙中。这醉人的雨,更是的西湖让人沉迷。轻柔的又不像是雨了,倒像是一律白色朦胧的烟雾。弥漫在天地间,笼盖住了花花草草。几处时浓时淡的绿波,变得更加微妙了。好像总想叫人揭示它去寻找仙境。湖面,霓虹灯亮着,送来一丝一丝的淡红,淡蓝幽黄的颜色,有位西湖平添了几分心意,蒙蒙细雨中的西湖,不正是那淡妆浓抹的西子吗?
雨渐渐停了下来,隐隐绰绰的群山在雨后像一群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含情脉脉,蹉眸不语,似朵朵出水芙蓉。西湖也平静下来杨柳也停止的曼舞,荷花也静了,满山的花草,满湖的荷叶都缀上了亮闪闪的水珠,满目晶莹。这雨后的西湖美得让人不肯挪动脚步,空气中泛着甜润的味道,湖面上的一层薄雾,是这西湖分外妖娆,夕阳在湖面撒下一片斑驳。湖面,垂柳,交相辉映,如梦一般。若让苏轼见到了这副美景,不知道还会不会将这西湖比作西子。
晴方好,雨更奇,浓妆淡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