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课堂教学实录

2018-07-17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陶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歌颂母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插图、配乐等)

  课前三分钟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诵读古诗吗?老师这有几幅画,(幻灯出示画面不出现诗句:游园不值、赠汪伦、)你们猜猜是什么诗?

  生:猜想后齐读

  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希望同学们继续积累,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公民。

  一、谈话激趣,引入正题

  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到了唐朝古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猜猜唐诗大概有几首?

  生:300首。

  师:差远了,300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还有很多。

  生:800首

  师:太少了,使劲往上猜。

  生:1万首。

  师:猜得还不够,告诉你们整理出来的唐诗大概有四万多首。

  (生发出一片惊叹声)

  师:1992年,香港举行了“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公众调查,你们猜哪一首会名列榜首?

  生齐答:是《游子吟

  师:对,是《游子吟》,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研究它,(板书课题:游子吟)注意“吟”右半部是“今”不是“令”。

  (点评:猜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拓展认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多媒体出示全诗)

  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两名学生先后读诗,基本读正确,但字音不饱满。)

  师:每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谁能够读得更加自信,底气更足,充满自信地读,老师也来试试。

  (范读题目,再指名读,效果不错。)

  师: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今天是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有哪些了解?

  生:这首诗讴歌了伟大的母爱。

  师:你透过字眼读懂了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了不起。

  生:诗人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出生寒微,……(学生拿着资料介绍了很多)

  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

  生:从网上了解到的。

  师:介绍得很详细,不过今后介绍的时候,不要全盘照搬,要选取主要的资料稍加整理一下再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听得更清楚、明白。

  学生出现一阵沉默)

  师:知诗人,解诗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生:我知道题目的意思,“游子”指出门远行的人,“吟”是吟诵、吟咏的意思,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

  生接:《暮江吟》《石灰吟》。

  生:我知道“意恐”的意思是心里担心、害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是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女的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

  师:“寸草心”指——

  生: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师:“三春晖”指——

  生:指春天的温暖的阳光,喻指慈母之恩。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比喻句

  生:诗句的原意:那些绿茵茵的小草,怎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比喻意是说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我们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理解诗题,理解时可以借助书本网络等,诗意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但要注意古诗和现代诗不一样,串讲诗意时,有时要增删、调换等,使它更通顺。来,带着我们各自初步的体会,一齐把诗歌读一读。

  (生齐读整首诗)

  师: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

  (点评:此环节从了解预习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成果,变单向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单纯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自我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这首古诗,而是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

  三、品读诗句,深入悟情

  师: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学习古诗需要细细地品味,你从哪些字眼体会到伟大的母爱?

  生:我从“手中线”体会到母亲亲自为儿子缝制衣服。

  生:我从“密密缝”看出年迈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着衣服,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生:我从“意恐”体会到母亲担心儿子不能早早归来。

  师补充: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所以母亲才—— (生接读:密密缝)

  师:把你对前四句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指名读不是很理想——师范读——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背诵,而应是一种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文本所承载的浓浓文化内涵,感悟母爱之伟大。)师:同学们读着诗句,看着插图,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呢?

  (生看图思考)

  师引: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了,年迈的老母亲在昏暗的小油灯下,——

  生:为儿子缝制衣服。

  生:微弱的灯光下,母亲眯着眼,拿着针,穿着线,慢慢地为儿子赶制衣服,她缝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师:是啊,母亲眼睛已昏花,动作越来越迟缓,但她仍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缝着缝着,母亲心里会想什么?

  生:母亲心里会担心儿子不能早早回来。

  师:是啊,意恐——生:迟迟归

  生:母亲心里会想,儿啊,你要好好用功,不要辜负了母亲的一片心意啊。

  师引:她还会担心什么?

  生:担心儿子在外是否吃饱、穿暖。

  生:担心儿子考取不了功名。

  生:担心儿子考取不了功名会灰心丧志。……

  师: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爱与忧都化作一针一线,缝制在游子衣上。她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颗牵挂儿子的爱心哪。你能再有感情地朗读前四句古诗吗?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你明天就要远行,半夜醒来,蒙胧看到鬓发斑白的老母亲在微弱的小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你密密缝制着衣服,你的心中会怎样想呢?

  生:尽自己所学考取功名,报答母亲。

  生:母亲啊,虽然您好缝制的衣服没有绫罗绸缎的高贵,但这衣服包含着您对我浓浓的关爱,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考取功名,让您过上好日子。

  生:母亲啊,是您默默的支持,才让我有勇气坚持至今,谢谢您母亲。

  师引读:是啊,母爱无边,报答得了吗?

  生:报答不了。

  师:所以孟郊才会道出发自肺腑的声音——(手势指引)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是啊,游子走多远,母亲的视线便走多远,淋浴着母爱的阳光,我们一同道出游子的心声——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用心感受温情,用爱传递感激,让我们倾心心中的爱,高声诵读——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一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还如此钟爱这首诗?

  生:因为它表达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生:因为这首诗并没有写眼泪也没有写言语,只写了生活中的一个感人的细节,一针针一线线,这细微之处更加能表达深沉而伟大的母爱。

  生:因为这首诗从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所以千百年来传唱不已。

  师:是啊,虽然时空飞逝,但不变的是母爱。其实不仅唐代的孟郊笔下有母爱,清代溧阳有两位诗人也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现代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肖复兴的《荔枝》都是感人至深的母爱篇。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感激再读这首诗歌。

  (播放音乐,生齐读全诗)

  点评:古诗具有音韵美、节奏美、意境美,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品读体验,加强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受到熏陶,一步步深入感受母爱的伟大,把诗人爱母亲,母亲爱儿子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四、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师:看着这似曾相识的画面,读着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你肯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起)让我们闭上眼睛,让母亲关心我们的往事在眼前浮现。

上一篇:游子吟是哪个朝代的?下一篇:游子吟原文的解释